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04:35

  本文选题: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品 + 图案 ; 参考:《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每一个民族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都会普遍使用手工艺品。各种手工艺品不仅仅间接地表现出各个地区人民的发展历史、经济状况、生活习俗并且客观的反应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及其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一直以来在维吾尔族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维吾尔族妇女们绣花的五彩缤纷的维吾尔族刺绣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雅美绝伦的维吾尔族刺绣品虽然是一种物质品,但它也能表现出民族风俗、审美观、民族意识等有关精神生活的内容。 维吾尔族刺绣工艺是维吾尔族手工艺的一部分,也是维吾尔族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维吾尔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生活方式,文明传统相适应而形成的,是世世代代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有关维吾尔族手工艺的名称。 在现代维吾尔语解释词典中,“刺绣”这个词语被解释为“在布料上面用针绣成的花,图案及各种不同的线等等并且是从波斯语吸收进来的。” 虽然维吾尔族传统刺绣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但是国内外关于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和部分考古书中记载的有关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及刺绣品的资料极少。至今仍然还没有关于维吾尔族传统刺绣的专门研究。 在本篇论文中利用了实地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整理、分析、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同时阅读有关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及刺绣品的文献和论文;分析实地调查中搜集的资料并对文献中获得的资料和实地调查中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对维吾尔族传统刺绣的渊源,内容,刺绣品的分类,图案特征和区域特征及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提出几项继承保护措施。 本论文内容包括由绪论和结语在内的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中陈述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及意义、本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被调查区域以及研究计划。 在论文的第一章里引用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和民间传说等来陈述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的渊源及其作用。 在第二章里阐述了刺绣品的分类,绣法,图案特征及其区域特征并提出了维吾尔族刺绣工艺的工具,材料。 在第三章里讲述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的现状及提出了几项保护措施与几位民间刺绣者。
[Abstract]:Handicrafts are widely used by every nation in every field of their life. All kinds of handicrafts not only show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economic condition, living custom of the people in each region indirectly, but also reflect the way of life of the people of the region,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ople of this area objectively. The colorful Uygur embroidery by Uygur wome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ygur life, has stro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Uygur embroidery is a kind of material, it can also show the contents of national customs, aesthetic standard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Uygur embroidery is a part of Uygur handicraf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Uygur custom. It i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ld outlook, way of life and civilization tradition of Uygur nationality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 is the name of Uygur handicraft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modern Uygur explanatory dictionaries, the term "embroidery" is interpreted as "needle-embroidered flowers, patterns and various threads on cloth, etc. And absorbed from Persian." 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Uygur embroidery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long proce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 handicraft art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Uygu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and some archaeological books about Uygur traditional embroidery techniques and embroidery materials are rare. Up to now, there is still no special research on Uygur traditional embroidery.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history research, sorting, analysis and summary are used, and the literature and papers about the traditional embroidery technology and embroidery products of Uygur nationality are read. Analyzing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ng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origin, content, classification of embroidery articles of the Uygur traditional embroidery, Pattern features, regional features and their present situ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and several measures of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re proposed.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stat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area und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search plan. In the first chapter,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and folklore are cited to describe the origin and function of Uygur traditional embroidery.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lassification, embroidery method, pattern feature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mbroidery are described, and the tools and materials of Uygur embroidery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ygur traditional embroidery technology and several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folk embroidery are introduced.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5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香;;简述维吾尔族古代诗人努毕提[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4期

2 阿斯亚;;我的妈妈,维吾尔族第一位女博士[J];中国民族;1992年06期

3 高自厚;《回纥史》与维吾尔族源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5年02期

4 吾铁库尔;王一之;;一支红烛过早地熄灭了——悼亡友吾拉木·吾甫尔[J];民族文学;1995年01期

5 李春梅;;哥俩好[J];兵团工运;2006年02期

6 徐广泽;;雪蜡烛[J];朔方;2007年08期

7 吾斯曼江·亚库甫;;维吾尔族历史记述的体裁与风格[J];史学史研究;2008年03期

8 夏克尔·赛塔尔;;浅谈维吾尔族民间地毯[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9 华锦木;赵江民;;维吾尔谚语镜射出的宗教文化[J];西域研究;2011年02期

10 肖纬武;;维吾尔族[J];中国穆斯林;195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北京“新疆村”课题组;;“新疆村”的现状及其经营活动[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2 武丽君;滕玉芬;刘晖;刘芳;库尔班江;龚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库热西江·托呼提;肉仙古丽;哈木拉提·吾甫尔;库热西·玉努斯;;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RhD阴性人群家系调查与系普分析[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丹;王昕;王淑梅;楼雅卿;章国良;;中国人群CYP3A5与MDR1基因多态性对葡萄柚汁所致尿6β-OHF/C比值变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徐臻荣;童秀珍;曾朝新;;和田棉纺厂维吾尔族职工营养调查报告[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6 库热西江·托乎提;哈木拉提·吾甫尔;伊力哈木江·沙比提;;中国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Rh血型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阿依克孜·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古代维吾尔文献数字化浅谈[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魏兰;洪切木;;维吾尔族和汉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比较及健康指导[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唐和年;杜宇奎;张总刚;李明;刘筠;郭永忠;阿不拉江;郭盛;马中原;阿依别克;;汉族与维吾尔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10 布艾加尔·哈斯木;马依彤;汤宝鹏;郑红梅;;维汉民族住院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文;新时期维吾尔族文学创作[N];文艺报;2008年

2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N];人民日报;2009年

3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N];山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关剑书;吐市两项目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吐鲁番报(汉);2007年

5 陆哲;维吾尔族的尿诊[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委员会关于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的公告[N];克孜勒苏报;2007年

7 罗青玲;四团职工与地方农民结对帮扶共同致富[N];兵团日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初志英邋通讯员 王传峰;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N];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赵俊芬;维吾尔族乡亲勇救汉族兄弟[N];喀什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 孙建兵;党和人民感谢你![N];哈密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卡丽比努尔·买买提;维吾尔族精神民俗审美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2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毛颖;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琳琳;膳食因素和Calpain-10基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玛依拉·吾甫尔;ApoE、HLA-DRB及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孙玉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10 林琳;新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尼瓦尔;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住院病人危险因素初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2 阿达力别克;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刘宣;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维吾尔族及汉族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4 白黎军;新疆维吾尔族英吉沙小刀工艺特质[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阿曼古丽·尤努斯;和田地毯文化及其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莉莉;针刺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瘦素抵抗及相关因素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7 马晓丽;PPAR-γ2基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8 宋伟伟;维吾尔族歌唱家热比亚·买买提的声乐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晓冬;维吾尔族肝动脉变异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建军;维、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0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60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