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本文选题:大遗址 + 保护模式 ; 参考:《人文杂志》2013年04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原来处于城市远郊的大遗址快速进入都市圈范围之内。如何处理好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遗址保护模式与实践经验的探索,对我国遗址密集区大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提出经验借鉴与启示。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more and more large ruins in the suburbs of the city quickly enter the metropolitan area.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reservation of ruins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area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otection mod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great ruin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sites in the dense sites areas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项目号:12XJY002)
【分类号】:K8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帆;;浅析城市规划理论与文化遗址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2 刘卫红;;遗址保护利用的“多业共生”模式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稳亮;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晖;黔东南地区乌利、郎利苗寨旅游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施亚岚;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樊俊喜;汉阳陵生态修复过程中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樊海强;遗址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与结构优化探析[D];西北大学;2006年
5 崔明;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张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荔;基于价值取向的陕西省大遗址资源管理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马云超;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任保平;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玛莉;大遗址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银平;;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初探——以昙石山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2 郑利军;童胜云;霍继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动态性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3 吴晓丛 ,薛凯 ,谭平;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定位研究[J];文博;2001年03期
4 李燕;束有春;;远离古桥建新桥:江苏古桥保护模式[J];东南文化;2006年04期
5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唐贞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例[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6期
7 侯卫东;朱光亚;;规划引导与大运河保护[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8 郑育林;;古迹遗址的文化形象再现——对古迹遗址展示利用形式的思考[J];考古与文物;2009年02期
9 郑育林;;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唐磊;;大明宫遗址公园:不让遗址成为累赘[J];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朗云;王纪月;;炳灵寺第1窟对麦积山西崖摩崖大立佛断代的启示[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桑雨慧;;辽上京遗址保护利用构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诺;;乾隆朝正阳门大修纪实暨启示[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4 陈玉环;;广州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探讨[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坚;;居延考古新进展[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赵西晨;梁宏刚;;考古发掘现场土遗址的虫害防治探索——从汉阳陵丛葬坑虫害防治谈起[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7 邱登成;张耀辉;;三星堆遗址旅游价值定位及相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棣;;残镜浅谈[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9 李嘉乐;;关于保护历史文物和继承传统文脉[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10 颜劲松;陈云洪;;成都市商业街开明蜀国大型王族墓地初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柳 仇逸艳;“咱们鸿山是个风水宝地!”[N];无锡日报;2005年
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 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姜野;牛河梁拟申报国家级大遗址[N];朝阳日报;2007年
4 孟召华邋曲维东;加大对居延遗址的保护力度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安涛 郭青;去年我省出土各类文物3万余件[N];陕西日报;2007年
6 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李文颖;濮阳戚城大遗址15年的保护利用[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王颖;元谋编制“大遗址保护项目”规划[N];云南日报;2008年
8 黎文安;周秦汉唐辉煌不能丢失[N];西安日报;2003年
9 李虎成;殷墟保护模式获创新大奖[N];河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谢安良;江北首推文物认养保护模式[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林;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燕琴;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祖群;汉长安城的文化、经济价值分析与遗产保护[D];西北大学;2005年
4 周亚东;夹~豢嘉鯷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李建华;传统青铜酒具造型与装饰纹样的适合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6 尚咏;河南东周城址价值、现状与保护的初步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7 龙建新;江西抗战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姜成学;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建平;宋代印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吕晓雯;楚国“镇墓兽”的观赏性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860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6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