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本文选题:旅游业 + 区域差异 ; 参考:《商业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spatial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districts and cities)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economy in China by means of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ourism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whole country, tourism becomes a facto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provinces (districts and municipalit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balanced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role has also been tested; in coastal areas, although tourism has widened the gap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local governments still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above findings objectively verify the inland provinces with backward tourism economy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policy.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M56073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D15
【分类号】:F59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闫克远;李秀敏;;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差距与经济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2 郭为;何媛媛;;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收敛与就业差异:基于分省面板的说明[J];旅游学刊;2008年03期
3 薛领;翁瑾;;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强;;国内外旅游业集聚研究进展[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朱付彪;陆林;於冉;鲍捷;;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3 陈静;王丽华;;旅游经济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4 王润;刘家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5 黄健青;王雪娟;;旅游区电子化旅游产品效用研究——基于Agent建模中的简单规则[J];电子商务;2012年12期
6 薛领;翁瑾;吴春萍;;基于agent的两区域旅游系统非均衡动态模拟[J];地理科学;2013年01期
7 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8 秦伟山;张义丰;;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9 李榕;;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10 陈刚强;李映辉;胡湘菊;;基于空间集聚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郭为;耿庆汇;寇敏;何媛媛;;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4 向艺;王成璋;郑林;;省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及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袁宇杰;旅游CGE系统开发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4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宇峰;城市郊区休闲农业项目集聚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袁智慧;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王峰;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关联机制及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黄雪莹;资源—市场合作驱动下区域旅游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达富;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菡;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荣艳蕊;秦皇岛旅游产业集聚分析与集群化产业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彭丽丽;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关键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星;灾后青川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6 孟健;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7 邹靓;地震灾后北川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刘岩;秦唐沧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高健岭;内生的固定投资与区域旅游增长[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沈红娣;基于旅游中心地的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翔;;中国旅游就业增长方式研究——引入环境压力因素的生产函数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2 薛领;武倩倩;李玉成;;当代城市化机理模型研究的比较与融合[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陈艳欣;刘雪梅;;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4 王铮;隋文娟;姚梓璇;廖悲雨;吴一平;;地理计算及其前沿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5 薛领,杨开忠;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区域空间演化模拟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6 薛领;翁谨;杨开忠;李国平;;基于自主体(agent)的单中心城市化动态模拟[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7 杨开忠,薛领;复杂区域科学:21世纪的区域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8 薛领,杨开忠,沈体雁;基于agent的建模——地理计算的新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9 杨开忠,谢燮,刘安国;厂商数目有限交易费用不同的垄断竞争的空间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06期
10 吴黎围;吴晋峰;柳丽;;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奇;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1期
2 许军;;近年来美日经济发展差距原因初探[J];内部文稿;2001年10期
3 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分解[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4 钟友朋,张启良;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变化趋势[J];浙江统计;2005年07期
5 卢丽春;李延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侯万锋;;从政治整合视角审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7 刘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J];新疆财经;2007年01期
8 曹海英;;缩小东西部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的途径[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夏青;朱胜;李庆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姑丽尼格尔·艾斯卡尔;;民族关系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田青;;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亚洲经济[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蒙景阳;;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学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青;;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4 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丽萍;;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A];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C];2004年
6 刘欣荣;;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董正平;;加强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袁钢明;;从向东倾斜转变为向西倾斜[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琳;;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发展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箫吟;中澳两国学者合作开展缩小地区差距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2 王君;“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研究课题完成[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实习生 黄丽丽;总部经济现象潮起潮动[N];经济日报;2005年
4 卢山邋严先溥 刘晓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与走向[N];中国信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邓九平 邹洁 广鑫业;民营经济展翅“春天里”[N];安徽经济报;2013年
6 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中日经济:差距多少年?[N];金融时报;2011年
7 周锦香;民营经济已成县域经济主体[N];雅安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永霞;非公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生力军[N];酒泉日报;2012年
9 谭俞雄;盲目克隆是“总部经济”陷阱[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记者 程瑞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三忙;基于FDI非均衡分布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廖桂生;资源耗竭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治海;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5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曾静;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2 司燕洁;政府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立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彭艺;基于改革开放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穆占亮;皖与苏浙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6 赵德江;贵州省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刘军玉;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加振;流动人口的异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马颖璐;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姜峰;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5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6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