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文化视域下“洋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冲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9 23:03

  本文选题:“洋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 ; 参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glob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our country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e western "foreign festivals". " A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 foreign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represents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estival cycle and cultural symbols and other aspects of its inevi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o establish objective and fair standards, to analyze the two different festivals,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o cultivate a high degree of national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pec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8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金霞;段文杰;王志章;郭道荣;唐小晴;王川平;;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陆翠玲;;论马克思的中国文化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程伶;;西方基督教信仰、仪式和音乐历史的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李文娟;;寒食清明节与唐朝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李道湘;;两岸文化交流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向勇;;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创意领导力研究——基于海峡两岸文化产业案例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贾旭东;;范式的转移与意义边界的开放——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80年[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常建军;;发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促进统战工作[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胡妍;;七月半? 八月半?——张岱《西湖七月半》解读[J];大家;2012年18期

9 曹立波;朴明珠;;法律文化行为的法理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江西元;;从新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选择及其实践意义[J];当代亚太;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丁洁;;我国大学理念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丽娅;;族群与族群服饰——以中国南方族群服饰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8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家虎;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钟武强;联合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宇;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贵环;林乐知与《上海新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宗迪;;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东邦;;以传统节日激扬现代文明——宁夏开展“我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共产党人;2011年05期

2 王玉川;;厚待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J];江淮;2006年12期

3 ;《中国的传统节日》[J];艺术评论;2010年10期

4 黄涛;;回眸传统节日的往昔辉煌[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5 ;《中国的传统节日》[J];文艺研究;2011年01期

6 程晓;;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5期

7 陈颂英;;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J];当代贵州;2008年01期

8 纪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08年02期

9 孙平;;加强对传统节日研究理论成果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吴锡平;;立法保护传统节日势在必行[J];中国美术馆;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张平;;在第三届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陶思炎;;略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铁刚;“洋节”——激情的“外国月亮”挑战中国传统节日[N];铁岭日报;2008年

2 陈进玉;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记者 朱慧 通讯员 温笑一;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论坛梅开二度[N];山西日报;2009年

4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牟钟鉴;清明节文化的精义在于感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记者 于毅;中国文化周在开罗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7 张春玲;“洋节热”引发的思考[N];晋中日报;2009年

8 莫里斯;有关鼻子的“中外文化冲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张云中;“春节盛典”彰显中国影响力[N];国际商报;2011年

10 ;端午节我们今天怎么过?[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杨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优秀道德资源的开发[D];南华大学;2012年

3 李瑞娟;中国传统节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匡雅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及其弘扬[D];宁波大学;2012年

5 何志娟;中国归国人员返乡文化冲击案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孙晓琳;对逆向文化冲击的实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李东秦;中秋节与月崇拜[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万敏;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苗启林;结合企业识别系统推广传统中秋节文化品牌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10 李斓斓;软实力:国际竞争的成功之道[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2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52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