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明代南岳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以《南岳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7-10 05:29

  本文选题:南岳 + 明代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自古就不乏游人的足迹,也不乏典籍的记载。以李元度所修《南岳志》为中心,通过文献分析与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明代南岳的客源市场分布在地区上以湖广为中心,波及周边的江浙地区,而西边偏远及少数民族地区少;从客流量的地域分布上看,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及客源市场分级理论,发现其客源市场较为分散,可以将其客源市场分成以湖南为首,次为江西、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再次为宁夏、四川、上海、贵州、安徽、陕西和全国剩余的其他地区的四类市场。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与旅游者出发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南岳在客源地旅游者心中的知名度及地位有关外,还与政治的影响有关,最主要的是与旅游者和目的地南岳之间的距离有关。
[Abstract]:Hengshan Mountain of Nanyue is famous for its ancient footprints as well as the records of ancient books. Taking "Nanyue Zhi" revised by Li Yuandui as the center,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ata statist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ourist market of Nanyue in Ming Dynasty i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Huguang as the center, and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as, but the remote and minority areas in the west are few.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nger flow,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the theor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ourist market, it is found that the tourist market is relatively dispersed, and the tourist market can be divided into Hunan, followed by Jiangxi, Beijing, Jiangsu, Zhejiang, Guangdong, Hubei, again for four categories of markets in Ningxia, Sichuan, Shanghai, Guizhou, Anhui, Shaanxi and other remaining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lace of origin of the tourists, but also to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in addition to the popularity and status of Nanyue in the minds of tourists from tourist sourc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ourists and the destination Nanyu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2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3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4 宣国富,陆林,汪德根,章锦河,杨效忠;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特性研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5 孙文飚;;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江苏地方志;2006年02期

6 张自生;;旧方志古为今用探索[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石光明;;明清时期山水志书的学术价值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1期

8 魏向东;朱梅;;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6期

9 万绪才,丁登山,马永立,濮励杰,张兆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1998年03期

10 刘建平;论南岳衡山人文旅游文化资源及深度开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兆忠;由南岳衡山管窥中国古代旅游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颜磊;遗产景区旅游市场时空格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学欢;当代南岳衡山旅游发展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杰;;城市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设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俊;陆玉麒;;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孙冬英;;九江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5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宣国富,陆林,章锦河;安徽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王咏,陆林;芜湖市旅游市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解杼,张捷,刘泽华,余颖,郭来喜;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群,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崔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维梅;秦安臣;张启;冯学全;李东义;;雾灵山森林公园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秦中;张捷;赵勇;;城市化多目标旅游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瑛;李树民;;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连强;青岛海水浴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姚东;甘肃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市场拓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鲍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楚珊珊;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林莹;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思棣;汉武帝所祀南岳考[J];安徽史学;1995年02期

2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捷,李升峰,周寅康,都金康,包浩生;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5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6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7 陶伟,岑倩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8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9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梁栋栋,杨钊;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蒋兆刚;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兆忠;由南岳衡山管窥中国古代旅游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解明镜;南岳宗教建筑历史及保护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李志军;南岳衡山风景名胜景区保护开发与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驭寰;杜仙洲;;青海乐都瞿昙寺调查报告[J];文物;1964年05期

2 胡人朝;;四川铜梁县明代石椁墓[J];文物;1983年02期

3 刘道广;;民间观念和龟趺、霸下之变[J];民族艺术;1991年03期

4 吕卓民;明代西北地区土地垦殖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2期

5 王晓燕;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J];民族研究;2001年05期

6 刘学勤;刘建;;寻访白塔寺[J];旅游纵览;2003年10期

7 喻斐;试论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之艺术特色[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8 枕石;;明代青花瓷 震撼拍卖台[J];中国拍卖;2005年12期

9 史继忠;;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J];当代贵州;2007年10期

10 孙闻博;;河北井陉千佛岩石窟的调查与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美莺;;明代福建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与特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冠朝;陈育宁;;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研究[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钰财;明代古刹银杏堂[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3 ;港发现明代村庄遗址[N];光明日报;2000年

4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5 湖南益阳师范学校 郭启明;重新审视明代书法艺术[N];美术报;2002年

6 光思;《中国明代档案总汇》[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南京发现明代铸钟遗迹[N];新华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石金虎;发现9处明代摩崖石刻[N];北京日报;2001年

9 张荣大;青岛明代沉船遗址确定[N];中国海洋报;2002年

10 ;明代坐具大观[N];经济参考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赵静;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江枰;明代苏文研究史稿[D];复旦大学;2005年

6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9 赵艳;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10 余意;“词学吴中”与明代词学之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7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建筑;明代水西彝族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2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12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