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集群产业集聚度评价:以沈阳市为例
本文选题:区位熵 + 旅游业 ; 参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区位熵方法在区域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用于测算并反映某个特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文章根据旅游产业自身特点,选择旅游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人次和收入作为观测对象,通过统计年鉴抽取了2000年、2005年、2010年沈阳市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依据区位熵方法对沈阳市旅游产业集中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反映了沈阳市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集群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所呈现的差异:相对于旅游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的"高集聚",旅行社企业和入境旅游者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为"低集聚"。该结论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维度上的均衡发展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Location entropy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regional economics to measure and reflect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a particular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selects tourist attractions, star hotels, travel agencies, tourist trips and income 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extracts the relevant data of Shenyang tourism industry in 2000, 2005 and 2010 through statistical yearbook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location entropy,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henyang is measured.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compared with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star hotels, the space between travel agencies and inbound tourists The degree of inter-agglomeration is "low agglomeration".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in urban spatial dimension.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商学院;
【基金】: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11sltjjx-77)
【分类号】:F224;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乌铁红;张捷;李文杰;曹靖;刘泽华;;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基于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2 孙金龙;李亚青;孙厚琴;;上海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验证及其集聚度测算研究[J];旅游论坛;2010年01期
3 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4 张河清;王蕾蕾;田晓辉;;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5 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6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07期
7 葛金田;沈鹏飞;陈宁宁;;基于区位熵法的济南市物流产业集聚度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01期
8 张佑印;马耀峰;高军;马红丽;褚玉良;;中国典型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国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2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3 代姗姗;唐周媛;徐红罡;;中国入境旅游者购物消费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4 李创新;马耀峰;郑鹏;亢雄;;基于STSM的入境旅游流集散地域结构特征分析——以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李创新;马耀峰;张颖;黄沛;;时空二元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效应与地域结构——以丝路东段典型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6 朱付彪;陆林;於冉;鲍捷;;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7 陈莉;张虹鸥;薛国勇;周章伟;;福建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卫红;严艳;;陕西旅游经济的时空发展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9 程胜龙;;东盟国际旅游市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水良;尹华光;;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旅游产业协调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周丽君;高雪娇;;长白山旅游产业集聚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磊;采煤驱动下平原小流域生态演变规律及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谢风媛;省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文娟;中国主题公园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金龙;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红艳;旅游产业集群构建[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铭;秦皇岛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荣艳蕊;秦皇岛旅游产业集聚分析与集群化产业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郝娟;基于生态位测评的河北省区域旅游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朱付彪;都市圈旅游空间演变态势与机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琴;广东省入境旅游时空演变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彭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区域旅游城市竞争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钰霞;;基于“农家乐”的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杨之雷;;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实践与启示[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3 程巧莲,刘宝巍,王世红;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动因及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4 韩晶晶,郑大为,李星明;试论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马太效应的成因及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5 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6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7 郭峦;;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8 王亚奇;;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9 张陆,徐刚,夏文汇,杜晏;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兼论旅游产业和旅游业的内涵及外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邵琪伟;;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J];财经界;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赵洵;[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湖南省旅游局 欧阳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湖南省旅游局 欧阳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中国旅游研究院 石培华 吴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辽宁省旅游局 应中元;[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无锡市旅游局 王洁平;[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继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志辉;我国旅行社业SCP范式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晋良;基于生态位的珠三角主题公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林邡;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青叶;关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5期
2 彭耿;刘芳;;产业集聚度测量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2期
3 吴育标;;雷山县以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2007年11期
4 李锦;河口旅游业新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创造;2002年10期
5 张锡锋;;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以浙江纺织产业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10期
6 林书香;适应入世新形势 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02期
7 石秀诗;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J];当代贵州;2003年05期
8 蒋金荷;;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9 周丽;;中部六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发展态势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10 张涑贤;戴峰;;基于区位熵指数的西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晓;;和谐旅游A、B、C[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2 朱z,
本文编号:2112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1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