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南朝佛教图像对北朝的影响——以礼佛图、天人骑兽图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7 08:03
【摘要】:南朝式样礼佛图与天人骑兽图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图像本土化的产物,前者体现儒家礼仪文化所强调的身份等级秩序感,后者则反映佛教对道教等本土宗教图像符号积极吸纳。两种图像都对北朝产生过直接影响。本文认为,只有在南朝三教文化并存发展的背景下,才可能产生此种礼佛图与天人骑兽图。
[Abstract]:The Buddhist pictures of the styl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and the pictures of the Heaven and Man riding the beast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Buddhist image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former embodies the sense of order of identity emphasized by the Confucian etiquette culture, while the latter reflects the positive absorption of the image symbols of the local religions such as Taoism by Buddhism. Both images had a direct impact on the Northern Dynasty. This paper holds that on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ligions culture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this kind of ritual Buddha picture and the celestial man riding animal pictur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批准号:12YJC7601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879.3;J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沙武田;;北朝时期佛教石窟艺术样式的西传及其流变的区域性特征——以麦积山第127窟与莫高窟第249、285窟的比较研究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11年02期

2 雷玉华;颜劲松;;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清理简报[J];文物;1998年11期

3 张肖马;雷玉华;;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J];文物;2001年10期

4 雷玉华;李裕群;罗进勇;杨文成;;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J];文物;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志诚;;唐、五代成都的绘画和雕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魏文斌;;也谈仰月、日月菩萨冠饰——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3 董华锋;;四川出土的南朝弥勒造像及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1年02期

4 张成渝,张乃翥,张成岱;略论龙门石窟新发现的阿育王造像[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5 赵声良;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6 八木春生,顾虹;关于中国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以520~540年间造像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7 费泳;;佛衣样式中的“半披式”及其在南北方的演绎[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8 陈明;施萍婷;;中国最早的无量寿经变——读支道林《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有感[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9 衣丽都;;邯郸成安县出土的北魏太和六年释迦三尊像[J];敦煌研究;2012年03期

10 费泳;“青州模式”造像的源流[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华;;秦汉时期的成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敏庆;北周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费泳;七世纪前汉地佛像服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麻元彬;中原北方地区唐代佛教主尊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6 赵鹏;北朝佛传故事图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仇春霞;西域绘画东传及本土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琪;青州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中飞天伎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费泳;南朝佛教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董立军;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常艳;成都南朝佛教造像中的伎乐图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箐;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雯;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郭洪义;南北朝至唐僧侣石刻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肖丁;西安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及其渊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一峰;《维摩诘经》与维摩诘经变──麦积山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试探[J];敦煌学辑刊;1998年02期

2 贺世哲;;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J];敦煌研究;1982年02期

3 段文杰;略论莫高窟第249窟壁画内容和艺术[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4 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的《涅i镁洹穂J];敦煌研究;1986年01期

5 宁强;上士登仙图与维摩诘经变——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再探[J];敦煌研究;1990年01期

6 斋藤理惠子,贺小萍;敦煌第249窟天井中国图像内涵的变化[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7 张元林;净土思想与仙界思想的合流——关于莫高窟第249窟窟顶西披壁画定名的再思考[J];敦煌研究;2003年04期

8 宫治昭,金申译;犍陀罗涅般木图的解读[J];敦煌研究;1996年04期

9 项一峰;麦积山西崖西上区石窟]^谌葑苈 [J];敦煌研究;1998年02期

10 孙作云;;敦煌画中的神怪画[J];考古;196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董占军;摄影术的发明对十九世纪末欧洲绘画的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诸葛铠;佛教艺术对中国花卉装饰的影响[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4 郭惠萍;张娟;;浅谈设计风格成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5 曹生龙;日本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6期

6 胡志平,赵瑛;论“教材模式”对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2期

7 汤永炎;中国画在国外[J];艺术百家;2001年02期

8 文凤宣;扬州八怪画风对朝鲜末期画坛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03期

9 王丽新;宋代清平盛世的历史风俗画杰作——评《清明上河图》兼及《姑苏繁华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汪冲云,张吟吟;浅谈陶艺家个性与情趣对艺术创作的影响[J];陶瓷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朝霞;;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严淡如;;从顾恺之的杰出成就看六朝文化的转型[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3 臧贺伟;;中国传统古建筑彩画的认识与革新[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4 张觉民;;略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建设的定位[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永维;;艺术设计的色彩运用研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岳毅平;;白居易的园林艺术法则初论[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春生;摹拓技法[N];中国商报;2005年

2 郭笑笙;古代文明的穿越[N];云南日报;2006年

3 刘颖;异彩纷呈的河北剪纸[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赵启斌;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本版策划 王海霞 本报记者 徐涟 整理;丰富多彩的印染技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本版策划 王海霞 本报记者 徐涟 整理;精美绝伦的织锦产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杨兆三;花香鸟语 播洒真情[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邵毅霞;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N];美术报;2008年

9 本版策划 王海霞 本报记者 徐涟 整理;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黄舜生 陈嘉顺;用笔凝重 气象峥嵘[N];汕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李林琳;宋代书画市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金宝敬;“雅集”绘画题材在李氏朝鲜的流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袁学军;《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朴相泳;论“松雪体”对高丽末朝鲜初书画艺术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8 孟云飞;两晋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郑春泉;十五世纪哥特式绘画风格对意大利绘画影响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潇莎;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比较[D];四川大学;2005年

2 魏玉洁;六朝隐士与中国山水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旭光;颜体行草书风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王萍;壁画与环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丁勤;林良及其绘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阳泽宇;李可染中国画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欢;从“黑镜头”图片看人文精神对于新闻摄影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敏;中国画的装饰性对平面设计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周伟;沈周与水墨写意花鸟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军;书法对中文字体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9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29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