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节、中和节及春龙节的源流演变
[Abstract]: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origins of thre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obscure Festival", "Zhonghe Festival" and "spring Dragon Festival", there ar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festivals, and the in-depth study of "Zhonghe Festival" and "the spring Dragon Festival of the February two"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ge of customs and the only new" i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The law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u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se two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分类号】:K8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来祥;;和·中和·中——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审美特征[J];文史哲;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崔军民;;中国近代法律新词对古语词的改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建栋;;北齐时代的西域胡戎乐东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周阿根;;任景述墓志录文校补[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7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段双喜;;江总生平与佛教关系考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运好;丁太勰;;《陆云集》四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张鹏飞;;曹操诗歌抒写模式的审美韵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郑冰寒;陈瑶;;“Blog”译名问题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6 于丽丽;丁德鑫;曲维光;陈小荷;石民;;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古代汉语词义消歧[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7 普慧;;《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杨贵环;;王昌龄《诗格》对曹植诗的批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佟德富;;神话宇宙时空观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10 武红霞;王玲娟;;从汉语词汇探析“鹤”的褒义文化意蕴[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红;《仪礼》祭祀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伟;《搜神记》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靳淑琴 通讯员 张锋;乡宁中和节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毕树文;山西:“遗产日”里数家底[N];发展导报;2011年
3 乌丙安;民俗日历: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陈明;乡宁县中和文化研究会成立[N];临汾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晓芳;我省40项“非遗”上榜[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红波;近现代土默特地区蒙古族与汉族节日习俗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浩;“二月二”传统节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3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