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区域旅游政策的效应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1 07:58
【摘要】: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可再生资源的约束下,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区域性旅游资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以开发性保护为主流的研究趋势,同时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旅游政策也偏向于此类方式。文章在此背景下,借助政策效用评估工具构建区域旅游政策的效果的评估框架,并以H省数据位样本进行检验,并且在此基础上阐述相关启示。
[Abstract]: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tertiary industr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how to rationally develop and protect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Development protec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trend, and the national and local tourism policies are also inclined to this kind of way. In this context,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the effect of regional tourism policy with the aid of policy utility assessment tools, and tests it with the H province data bit sample, and on this basis expounds the relevant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20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2011B0812)
【分类号】:F592;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玉娟;论经济人假说与可持续发展统一的条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陈淑智;杨晓玲;;“两性”碰撞下的环境资源产权保护[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王晓娜;;市场对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24期

4 蔡芝儿;;循环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06年10期

5 罗春;马帅;王丹;;绿色GDP与资源环境[J];商场现代化;2006年32期

6 马璇;;浅谈国际环境资源发展策略的现状与趋势[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1期

7 李林;;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8 周鑫;;从物质平衡原理浅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11期

9 唐沿源;董相儒;;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从西方产权理论的角度[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10 金雪涛;;环境资源认知产权的调整与负外部性内部化[J];生产力研究;200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风;刘学贵;;人口资源、环境资源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刘福垣;;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抉择[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英姿;;循环经济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分析[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白云龙;白如冰;丁慧;;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李作战;;科学发展观在产业项目转移和评价中的运用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孙克任;益智;;路桥建设项目外部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李作战;李梅;;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产业项目转移和评价中的运用研究[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杰;董志强;;就业机会-能力与统筹就业: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9 刘悦翠;;陕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成荣先;王天林;;资源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辉清;隔阂正在消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刘伊婷;遵循国际危险性分析框架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6年

3 彭法开;强力推进城市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N];张家界日报;2007年

4 徐旭忠;西部首家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成立[N];中国建设报;2011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王星;世界上没有零风险食品[N];文汇报;2006年

6 徐光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孙玲芳;全州人大农业与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召开[N];楚雄日报(汉);2008年

8 吴红萱邋孙昂;环境资源如何资本化[N];中国财经报;2007年

9 记者 文啸 通讯员 钱宇伟;环资:一切围绕就业转[N];扬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武彩霞;环境资源超载严重,深圳敲响警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陈瑾玫;中国产业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张晓第;环境效率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张忠宇;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继宏;专利标准化视角的多维集成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春莹;市场网络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磊;环境资源价值的价格策略[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陈秋玲;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滔;中国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丁小明;环境资源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湘湘;环境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齐丽;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5 肖练;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尚文娟;复杂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框架及MART和MCMC方法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7 刘鹏飞;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8 冯婷婷;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产业政策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严辰晖;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及对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156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56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