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生态文化旅游研究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Leizhou Peninsula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eizhou Peninsula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tersection point between China's interior and the worl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cultural tourism,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cultural tourism,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planning,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talent training,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Financing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Leizhou Peninsula to develop eco-cultural tourism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敬武;论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规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锦宏;周蓓蓓;;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3 汪鹏;刘虎;李慧;;基于AHP理论的快速消费品品牌权益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16期
4 李巧玲;;雷州半岛滨海渔村旅游产品优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朱芬芳;;论台州海洋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消费导刊;2009年12期
6 李渌;;贵州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代改珍;;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符号的凝视研究——以北京什刹海的游客体验为例[J];管理观察;2014年09期
8 谌文;;旅游环境教育机制创建探讨[J];当代经济;2014年09期
9 姜真林;;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与低碳旅游辨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荣誉;北戴河生态公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康乐;曾令锋;;大哄豹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发展策略[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2 许涛;牛明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途径[A];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六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滨凡;森林生态型单轨运输设备安全稳定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胡良友;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于凤贵;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组织的重构[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鹏飞;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英;均福山森林公园资源质量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健;当代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钱敏磊;常熟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彭莉;云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宇峰;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娟;旅游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马守佳;洪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郑俊挺;福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J];政策;2008年09期
2 曾祥惠;张孺海;刘长松;张云宽;杨念明;程芙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时[J];世纪行;2008年10期
3 谭徽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新机遇[J];民族大家庭;2009年03期
4 刘德明;;强化对接 主动融入 借势京津 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进程[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5 熊宗仁;;黔东南州生态文化旅游中两极维度的探讨——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1期
6 李兰林;柳作林;;长阳土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李天万;;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秀美山川——关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0年02期
8 张菊芳;;抓住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搞好旅游专业建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9 秦斌;;实施“四个对接” 加速发展恩施生态文化旅游[J];当代经济;2010年11期
10 李乐成;;坚持项目驱动 加快资源整合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天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促进稷山经济发展[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昌焕;;宜昌金融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张娟;;县域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4 詹建辉;董健;;加快武神公路建设 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增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陈新建;农优勇;;龙州边境生态文化旅游的思考[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金霞;;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彰军 通讯员 莫峥;第五届世界名花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陈继忠;易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热火朝天[N];保定日报;2007年
3 许彦灵 冯英华;易县生态文化旅游火起来[N];保定日报;2007年
4 中共河北省易县县委书记 刘立明 县长 刘德明;全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卢金祥;涿州日显生态文化旅游魅力[N];光明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包正礼 记者 林萍;大通建设全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N];青海日报;2007年
7 赖南坡 艾鹏;定位:大南岭名道生态文化旅游区[N];韶关日报;2007年
8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创建群众满意工程[N];宜春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铭;生态文化旅游富民强县[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陈继忠 张小刚 本报记者 王铭;生态文化旅游扮靓易县新农村[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鹏飞;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融资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向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伟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税秋菊;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6 姜传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7 欧林;张家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黎t熎,
本文编号:2156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5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