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培育
[Abstract]:Guizhou has done a lot of work in the field of ethnic culture tourism, and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market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scale an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The tourism market of Guizhou ethnic culture should include three levels, that is, the comprehensive display market-national customs park, the special market-national festival tourism market and the individualized experiential tourism market-the national village tourism market.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national culture, we must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se three levels of market, so that the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one and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ints and line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thnic culture tourism in Guizhou be advanced even faster.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can be more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林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甘孜州康巴岭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2 萨日娜;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得举;文化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汇;;文化旅游视觉下的贵州民族文化保护[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2 沈海滨;;走进神奇的奕车人部落[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5期
3 张梅煊;朱秀芬;;呼伦贝尔旅游信息化与民族文化信息化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2期
4 龙鸥;;国内游客贵州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20期
5 任瑞鲲;;黑龙江漆艺术发展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赵歆;;浅谈贵州黔东南州的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6期
7 王雄瑾;陈守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探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谢艳;胡富松;;海南民族休闲体育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9 ;“春节应该怎么过?”[J];党的建设;2010年02期
10 傅欣;;台江县苗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2 安金黎;;黔西南旅游应选择布依族文化打造品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天锐;;试论蜡染艺术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支运亭;;沈阳故宫建筑的独特艺术性与保护维修[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7 黄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李德芳;;阳明文化与贵州现代旅游[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9 彭武文;;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前景[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石兴邦;;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根”和“源”遗存的保护和研究[A];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文物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董娟;理解和尊重是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前提[N];贵州民族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范晶晶;民族文化唱主角[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蓝岸;轻盈展品打出民族文化重拳[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瞿大喜;发展旅游业 要做足民族文化这篇文章[N];贵州民族报;2007年
5 杨序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旅游[N];贵州日报;2006年
6 彩凤 刘霞;传承民族文化 展示地区风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7 记者 蒙君;贵州给旅游投资商吃“定心丸”[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8 黄俊光;罗甸县民宗局为板庚村建民族文化游廊[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潘强;中式生活 保留民族文化之根[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苏宏流 陆庆勇 李万章;产业链上搞党建 民族文化放异彩[N];广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相五;中国餐饮业老字号的民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梁自玉;文化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郭锐(岩嘎);佤族木鼓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7 徐柯健;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段阳萍;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社会的人生礼仪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2 苏雅拉图;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商品开发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珊;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杨;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飞;丰宁民间剪纸中的满族文化和艺术形态[D];苏州大学;2008年
8 车婷婷;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傲宇;多重力量制衡下的程阳八寨侗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黎国玉;现代人的旅游理念与贵州喀斯特旅游产品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6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7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