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语言学角度看“跨鞍”的历史演变
[Abstract]:The word "cross saddle" of marriage etiquette was first found in the Song Dynasty, but it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as a form of marriage custom. " Cross saddle "the custom was influenced by the minorities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especially the Xianbei nationality." The custom of "crossing saddle"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woman riding saddle" to "woman sitting on saddle" and "husband sitting saddle" to "woman crossing saddle". Although the custom of "crossing saddle" has changed, because "span" has the meaning of "multiplication" and "crossing", and the meaning of "sitting" is the same as "sitting" in Wu Fang dialect, the form of "crossing saddle" can satisfy the need of expression all the time and has been used up to now. The wedding customs, such as "across fire", "across grass", "across bamboo strips" and so on, are all related to "cross saddle". Until the 20th century, the "cross saddle" custom rem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weddings in minority areas and some Han nationality area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古汉译佛经与中土文献修辞的接触比较研究”(项目号:12C0431)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宁昶英;;满族的夜婚制度[J];中国民族;1987年09期
2 汤志成;;古代婚礼用秤释疑[J];民俗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莹;;近现代以来满族婚俗礼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徐冬梅;;简化字“发”及其两个繁体字“v|”“氷”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毕秋燕;;“三斑两虎”辨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刘明荷;;“因”义源流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冯宽平;“f”、“多”字族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7 郑军;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8 刘春玲;;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早婚现象[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刘颇;黄云鹤;;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构成及其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娜;;龙凤图腾的发展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2 袁熹;;近代北京人际关系的变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佳;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6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朱云飞;《醒世姻缘传》中的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司娟;民国山东婚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飞;包山楚简语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许晶;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马静静;晚清民国文献史料中的女赌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苏娅;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娟娟;;端午节“采艾”习俗的流变及其文化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2 韩娜;;初探乞巧民俗事象的发展演变及其存在意义[J];科学之友(B版);2008年10期
3 刘丽萍;;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4 林移刚;;论中原地区狮崇拜的起源及演变[J];求索;2008年01期
5 王同策;;闲话新婚闹房习俗[J];文史知识;1996年11期
6 吕长z,
本文编号:2241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4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