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城市旅游形象优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14 18:50
【摘要】:参与区域合作将会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区域内各个城市有必要对自身形象进行重塑或优化。本文通过对大珠三角区域内各个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广州市旅游形象定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合作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提出的新要求及广州市的资源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广州市旅游形象"突出特色,强化整体,分层实施"的优化思路。
[Abstract]: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will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urban tourism imag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each city in the region to reshape or optimize its own image.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mage of each city in the Great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ourism image positioning in Guangzhou.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on the positioning of urban tourism image and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Guangzhou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ed thinking of Guangzhou's tourism image "highlighting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the whole and implementing it at different level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娟;;澳门旅游形象的优化——基于文化内涵的探讨[J];旅游科学;2009年02期

2 赵敏;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国;陈翔宇;;基于四面体模型的多维度城市形象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9期

2 祁明德;许晓音;;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策略与路径——以增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3期

3 罗燕;傅云新;;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构建条件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周大鹏;;浅谈城市(区域)形象与其视觉识别[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许刚;;论旅游地品牌化[J];北方经贸;2008年02期

6 张丽;;满族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其旅游深度开发[J];北方经贸;2010年03期

7 张丽;韩福文;卜长青;;基于资源整合的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5期

8 秦淑娟;;山西旅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9 马杰;;福建旅游品牌定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张静;王生鹏;;甘肃旅游文化品牌凝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姜科;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旅游城市形象及旅游者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资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罗燕;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丽;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战略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慧婷;基于“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朔州旅游品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秦淑娟;山西旅游品牌营销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党娇;国际互联网上传播的西安市旅游形象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凌燕;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构成要素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奇;上海市的旅游非优区品牌化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漆尉琦;县级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浅析辽宁中部城市群旅游形象定位[J];理论界;2005年02期

2 孙建华;;论政府公关在塑造丹东旅游形象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年13期

3 成凤明;贺小荣;;基于RIS框架的北京旅游形象策划——兼论北京奥运旅游形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才;董琦;刘敏;;大连旅游形象之演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镇威;;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年02期

6 宋宁;王耀萍;;秦皇岛旅游形象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03期

7 衣华鹏;王庆;李旭东;高光辰;;烟台城市空间形态、海洋文化与旅游形象定位[J];特区经济;2006年07期

8 石德旺;;整合民间文化资源 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焦作市发展民间文化游的若干建议[J];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朱丽;马洁;;对平遥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的思考[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7期

10 张明珠;卢松;陈思屹;管兵中;;乡村旅游形象系统策划——以黟县深冲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学;;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明德;;关于贵阳及黔中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观念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推进大合作 打造大品牌——浙赣闽皖旅游区域合作情况综述[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鸿飞;;打造徐霞客旅游带 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传华;曹靖;陈彩虹;张宏磊;田谆君;王岚;;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青阳;;山区历史古镇旅游形象定位探析——以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孙旭红;;加强晋冀鲁豫旅游区域合作,加快河南省旅游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8 郑向敏;;金门、厦门、泉州三地旅游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路塔;;黔西南州旅游形象定位与民族文化开发——兼析兴义市改名万峰湖市理念设计[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巨才;;基于品牌定位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河北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海鹰;区域合作中的可为和不可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旅游业:区域合作大潮涌动[N];青岛日报;2005年

3 彭剑君;川、滇、藏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4 毛振君 记者 李峻;“十市一景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启动[N];宜春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建华;宁蒙陕甘毗邻地区联手共赢[N];宁夏日报;2008年

6 扬帆;50城市旅游局长共话区域合作[N];无锡日报;2006年

7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沈阳社会科学院 执笔人:李淼焱 张涛;以区域合作打造特色品牌[N];沈阳日报;2010年

8 江海;黄山旅游区域合作亮点频闪[N];安徽日报;2007年

9 记者 程茂林;28项重点活动推动区域合作[N];嘉兴日报;2008年

10 徐德勤;加强区域合作 做大旅游产业[N];江南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帷洋;我国邮轮经济的区域合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刘宇辉;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李甜;边界共生旅游产品的区域联合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严辉华;新世纪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颜颖;丰宁生态旅游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张立军;长春-吉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宏丽;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元琨;内蒙古旅游形象定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琼;郑州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孟旭;吉林市旅游形象设计及推广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3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43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