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的特征与变化——以湖南省地市为例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ini coefficient and multivariate Moran'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scale was obtain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internal difference and external correl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in 2001 ~ 2010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oncentration and spatial relevan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rrowing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must play a role in narrowing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That is to say, wh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expand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ourism scale in Hunan Province decreases gradually, which only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n expanding regional economic scale is weakening.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initial expansion effect is weakening and gradually changing to the increasing of the narrowing effect.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economic effect of external correlation, overall, the external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ourism has not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xpanding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Howeve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effect of tourism strengthens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pattern which has been formed and has the effect of enlarg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regional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旅游管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123)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0C0430)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2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吴鹏森;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中的弱势关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城市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郭荣朝,马捷;南漳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张景秋;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刘月兰,何新东;试论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佳;;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量聚集效应的聚类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蒋海兵;白光润;梁浩栋;;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影响下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以上海田林商业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4 陈绍愿;赵红;林建平;;企业群落复合体及其生态调控机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许君燕;陈松林;;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泉州市为例[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于会录;贺世杰;;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烟台中心城市发展[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7 彭震;毛蒋兴;;南宁CBD(中心商务区)范围界定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5 厉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6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赵春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卫阳;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王敬华;小城镇生态规划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夏志华;试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化——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建军;山东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祖琦;陕西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本清;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对厦门市城市化进程及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D];福州大学;2002年
8 郑国;关中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传斌;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张祥洲;哈尔滨城市空间演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3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4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5 王丽;石培基;;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6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7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8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9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李东和;王艳;;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10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晨宇;李丽君;高桃丽;;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综合评价模型构建[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2 杨容;;知识产权引起的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3 马怀礼;闫然;刘帅;;浅析皖江城市带旅游业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4 马存利;王琦;;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及其法制保障[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5 李小杭;;论出口补贴与反补贴税对出口国福利的经济效应[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6 臧旭恒;赵明亮;;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7 古希花;马艺芳;;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8 雷清;;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以陕南为例[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9 田喜洲;谢晋宇;;我国旅游业创业者胜任素质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11年10期
10 朱世香;;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旅游行业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定中;;漫谈村镇建设与旅游业[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2 杜鹃;;人力资源开发与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项怡娴;保继刚;;旅游业对旅游经济依赖型目的地就业影响研究——以武陵源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峰云;范玉仙;祝明霞;;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地生态开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韩也良;;生态是旅游“入世”的“签证”和品牌——也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和战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郭为;耿庆汇;寇敏;何媛媛;;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中国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方志玉;;我国华东地区省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和聚类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10 朱桃杏;吴殿廷;;旅游区生态溢出价值利用与控制研究——周庄模式和三亚模式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晓群;浅议旅游业促进就业的五个作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陈e
本文编号:225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5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