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汉画像石门楣探析
[Abstract]:Xuchang as the Han-Wei Xu-du, unearthed a large number of Han stone and brick, with a rich regional style. Xuchang Han stone portrait lintel image symmetrical balanced, rough and bold, simple and intelligent, most of the use of embossed decorative techniques, the Han Dynasty social life and the scene of praying to rise to the immortal, shade of the spirit of protecting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作者单位】: 许昌市博物馆;
【分类号】:K879.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继林;;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J];文物;1989年01期
2 宋莉;;陕北画像石的艺术之美[J];文艺争鸣;2009年12期
3 徐丽娟;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艺术特征[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4 魏殷臣;密县发现汉画像石题记[J];中原文物;1984年02期
5 ;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6 李俊山;永城太丘一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90年01期
7 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年11期
8 杨建东;;山东微山县出土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0年10期
9 徐永斌;;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肌理构成[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10 刘辉;;汉画像主格论[J];中国书画;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唯;王庆生;;从汉画像看汉代的傩文化[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立光;;汉画像中的儒家思想浅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爱国;;山东汉画像石上孔门弟子图的启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永德;;淮北汉画像石综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静好;太华夜碧人间清钟[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刘苏;大汉王朝的史上史诗[N];徐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李力;汉画像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廖静好;汉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王绪华;从汉画像石看汉代乐舞艺术[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兴平;建设中的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N];人民代表报;2000年
9 王金元;走进吕梁汉画像石[N];山西政协报;2006年
10 蒋英炬;临沂汉画像石艺术的历史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6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郭守靖;齐鲁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鹏;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杨宁;图石为书:山东汉画像石造型文化特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萌;试析汉画像石的绘画性语言[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5 王静;陕北汉画像石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6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高念华;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表现方式的对比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陈恒羽;汉画像中的秩序感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秦彦静;山东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6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8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