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背景下的旅游用地分类
[Abstract]:Guilin is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a pilot area for the land us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ourism industry land use in Guilin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ourism lan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status (GB/T 21010-2007)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t land in Guilin, 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land for tourism facilitie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ourist land for tourism real estate land and tourist landscape land, 9 third class and 20 grade four, is linked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and planning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wo ton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ourism land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national land plann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tourist facility land and the tourism real estate l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land,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urban land,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land, the management of land use can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d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 by fully connecting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cond tune" in the process of statistics on the area of tourism land. Unity and coordination are helpful to overcome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use caused by the disunity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贺州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6B04)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298006)
【分类号】:F301.23;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国内外旅游用地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李婷婷;密亚州;张辉;任宝;;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3 吴良镛;“纵得价钱,何处置地”——浅谈城市规划中的节约用地问题[J];城市规划;1978年06期
4 К.В.Зворыкин;赵抱力;;旅游用地分类和评价的科学及应用问题[J];地理译报;1988年04期
5 秦明周;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1期
6 杨荣金;周申力;唐道甫;;旅游用地现状特点及发展变化研究——以广安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7 吴郭泉;王文娜;刘加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分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8 徐子涵;成官文;王浩;付弘源;卢国丹;覃平;;桂林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10 周丽;;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广西桂林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祖瑶;杨平;李贤胜;聂文芳;;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2 叶军华;;用GIS对广德县耕地小麦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吴湘林;高敏华;曹亚娟;;干旱区绿洲农用地估价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1期
4 聂文芳;;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5 罗杰;;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旅游用地专题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6 李南洁;姜树辉;;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研究——基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褚福慧;杜葵;;旅游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丽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王静;吴郭泉;刘家凤;;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9 祝喜;吴郭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内容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10 韩雪;杨俊孝;姚娟;;基于可持续视角的旅游用地利用模式研究——以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妍;吴克宁;汤怀志;;重点开发区内的农用地评价与保护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玉印;张黎明;;土地资源评价综述[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芳;侯安扬;;对旅游区详细规划的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军;高珊;;拒绝“擦边球”——对城市规划中出现旅游用地的一些思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曹华娟;;城市规划中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源;;从市场需求到空间设计——基于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瑞华;蔡苏文;贺云海;徐宏彦;;试论房地产全寿命周期中的房地产咨询顾问服务机遇[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2年年会——市场变动与估价、经纪行业持续发展论文集[C];2012年
8 蔡苏文;徐宏彦;;我国房地产咨询业规范发展研究[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9 周昕;;城乡融合视角下环滇池游憩空间系统的构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10 刘燕;;试论土地利用分类[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旺;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玲;基于GIS和RS的干旱区绿洲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程锋;基于GIS与决策模型整合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田小海;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地评价、改良及其示范区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陈勇;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调控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张海涛;基于SOTER和COMGIS的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笑眉;松阳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空间变异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周菲菲;我国旅游用地分类与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蒋翌帆;基于GIS云南省高山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徐婷婷;昆明市北市区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瞿华蓥;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调查评价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兴旺;基于G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成果发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熊军;廉江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方月;基于GIS技术的新疆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白妙妮;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静;王万喜;;我国主题公园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2 罗杰;;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旅游用地专题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3 张立明;赵黎明;;城郊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4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5 李婷婷;密亚州;张辉;任宝;;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6 钱紫华,孟强,陈晓键;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7 郭康;旅游业在国土开发中的特殊作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2期
8 吴承照,过宝兴;名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用地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年04期
9 К.В.Зворыкин;赵抱力;;旅游用地分类和评价的科学及应用问题[J];地理译报;1988年04期
10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万芳;城缘风景名胜区规划初探[D];重庆大学;2001年
2 余咪咪;基于生态理念的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梁栋栋;不同类型旅游地的旅游用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卓;GIS在山地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田晓琴;门头沟区马栏风景区规划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游勇;西岭雪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萧玉瑜;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王淑华;旅游度假区中的线形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农村水土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马飞;森林公园交通道路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婕;;旅游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策略初探[J];理论导报;2008年12期
2 张娟;;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赵莹雪;;旅游用地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4 胡千慧;陆林;;旅游用地研究进展及启示[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5 侯晓敏;;浅析旅游用地的规划管理[J];江苏城市规划;2013年08期
6 К.В.Зворыкин;赵抱力;;旅游用地分类和评价的科学及应用问题[J];地理译报;1988年04期
7 李勇;周安伟;赵志忠;余天虹;邹烨燔;;海南旅游“提质扩容”战略下旅游用地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章牧;李月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旅游用地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年04期
9 罗杰;;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旅游用地专题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10 王静;吴郭泉;刘家凤;;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单琼花;;云南省生态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童新梅;黄海妮;;旅游用地及其外部经济问题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雷q,
本文编号:2287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8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