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亥为吉日文化之谜的破解

发布时间:2018-10-24 16:07
【摘要】:古代民俗中以亥日为吉日,金文中很多器物的铸造时间被记载为丁亥日,还有古人喜欢在亥日举行祭祀、赏赐、入学、集市等活动,都体现了亥日为吉日的民俗观念。但亥日何以为吉日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尚未破解的文化之谜。本文对此进行了诠释。文章认为亥日为吉日是猪神崇拜观念的反映。亥的本义就是猪,亥早在先秦就有表示猪的意义,并非汉代才有。猪神崇拜的实质是生殖崇拜。由于亥与生殖有关,与丰收有关,于是就获得了吉祥、吉利的义蕴。殷先王名亥也是猪神崇拜观念的反映。
[Abstract]:In ancient folklore, the auspicious day was taken as the day, the casting time of many objects in the Jin text was recorded as the Dihai Day, and the ancients liked to hold sacrifices, rewards, schools, markets and other activities on the Hai Day, all of which reflected the folk custom idea that the Hai Day was the auspicious day. But the reason why Hai Day is auspicious is still an unsolved cultural myster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is.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auspicious day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worship of the pig go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Hai is the pig. Hai had the meaning of pig as early as in the pre-Qin Dynasty, not only in the Han Dynasty. The essence of pig god worship is reproduction worship. Because Hai is related to reproduction and harvest, the auspicious and auspicious meaning is gained. Yin Xianwang Ming Hai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worship of the pig go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号:12YJA40090)
【分类号】:K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庞朴;;“五月丙午”与“正月丁亥”[J];文物;197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王渭清;;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衍生——以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为考察中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宋德金;辽金文化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4 赵永军;姜玉珂;;黑龙江地区金墓述略[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5 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6 张强;;毕节彝族禁忌习俗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陈亮;;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B·B·叶夫休科夫,C·T·科亚诺夫,C·A·科米萨罗夫,稷若;苏联文献中的女真人历史与文化[J];北方文物;1994年03期

9 С.В.阿尔金;А.В.格列兵希科夫;李明华;;阿穆尔河沿岸地区发现的一件罕见的梲棬族陶器[J];北方文物;2011年02期

10 陈智华,钟金城,,邓晓莹,拉尼;西藏黄牛染色体的研究[J];黄牛杂志;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济;;郭沫若建国后的古文字研究[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3 方小玉;;从秦汉货币统一看楚称金衰亡过程[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4 武玮;张建民;;汉代手抱鱼陶器座的定名及图像释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6 崔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姚政;;大禹治水及有关问题[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8 张品端;;台湾高山先住民源流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纺织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5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为;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8 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哲;战国至西汉漆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程晓丹;虢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仁湘;;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2 李继红;中国古代律体诗的形成原因[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陈世陔;;中国古代的组织决策[J];学习月刊;1996年06期

4 张小册;;空间中自由灵动的线——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对雕塑艺术史的贡献[J];美术大观;1998年01期

5 詹福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6 盛观熙;喜读《中国古代纸钞》[J];中国钱币;2004年04期

7 曹忠德;;古栈道——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J];水利天地;2006年10期

8 肖永明;;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把握——读《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9 韩顺发;;中国古代马戏[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7期

10 刘祥学;;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古代体育有哪些迷人之处[N];北京日报;2001年

2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竞;辽博打造“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N];辽宁日报;2007年

5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初探[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8 好运;古代书画册页仍是市场最爱[N];中国商报;2006年

9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10 云菲;“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韦静雯;中国古代车的渊源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李晓春;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9 袁建琼;中国古代复仇的法律规则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李智微;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1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91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