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ouris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ek a quantitative and operable metho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and to test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actic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ourism economic system, tourism resource system, tourism environment support system and tourism reception capacity system.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systematization, integrity and hierarchy, dynamics and stability, comparable quantity, maneuverability and so on, 36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are determined. And define it separately. Final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compared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with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2) in the last 10 year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mittently, indicating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in a steady state. 3)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in 2010 shows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Hebei Province is not optimistic in the whole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琳;对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河南林业;2003年06期
2 吕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3 王保利;李永宏;;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5 王钦安;;旅游业与环境关系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颜军;李荃辉;庞甲光;张亚峰;;论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改革与战略;2009年12期
7 黄杰华;;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老区建设;2009年22期
8 唐善茂;鲍青青;王瑛;;旅游生态贫困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年06期
9 李田玲;;武当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聂献忠;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业发展──以香港、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凤霞;王晓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张胜男;;北京奥运文化效应与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卢培元;;崂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4 蒋庆华;;梦想与出路:藏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以一个木里藏族村落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赵勇;;兰州市皋兰县什川梨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唐少霞;;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吴玉树;;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探讨——以丽江为例[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刘超祥;;乡村旅游开发对旅游社区经济影响的研究——以贵州安顺天龙村为个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许周lm;;明代的生态环境与今天的天台山——从《徐霞客游记》的旅游环境看天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田克勤;;山东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久治县县长 托巴;努力做好年保玉则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工作[N];果洛报;2009年
2 肖江邋记者 魏晓霞;五大革命纪念地探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朱震晓;我市召开旅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N];安阳日报;2007年
4 田海英;以创新促旅游可持续发展[N];黄山日报;2008年
5 杨艳玲;滇西北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大理举行[N];大理日报(汉);2008年
6 记者 谢志娟;莫高窟经验受到专家关注[N];甘肃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仲宏;创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N];阿坝日报;2006年
8 赵立增;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余姚记者站 龚宁 叶初江 记者 左文辉;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会师”四明山[N];宁波日报;2006年
10 陈雪钧 吴敏;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魏敏;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析与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梁自玉;文化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学梅;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维余;四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小娟;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江兰;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刘莹莹;“两型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覃雪;旅游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邓超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阴明洲;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7 陈玲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评价和资源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关露;基于生态足迹法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祁欣;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胡细涓;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3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0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