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济宁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22:31
【摘要】:在“客源地——交通连接——目的地”的系统中,旅游目的地汇集了旅游资源和以旅游者为经营对象的产业部门,成为旅游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是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体系而言,旅游目的地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支撑,没有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便没有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因此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支撑体系,对旅游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必须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系统的更新与完善。 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和形成热潮,目的地发展问题也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根本问题。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在外延上不断扩大,层次上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形势下,济宁应如何加速其旅游目的地的构建,实现旅游业的突破性进展,提高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度,已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对济宁市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进行分析,描述了旅游目的地的内涵、特点及构成要索,分析了济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济宁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建议,以加快济宁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发展。
[Abstract]:In the system of "tourist source-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destination", tourist destination is the most frequent place for tourists to collect tourist resources and industry departments which take tourists as the object of operation. It is the main place where tourists' food, shelter, travel,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essential activities take place. For the entir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s the support of the whole tourism activity. Without the opera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there is no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fore, as a large tourism supporting system, tourism destin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must be continuously updated and perfected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the rise and formation of domestic tourism, the issue of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issue of universal concer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n our country is expanding in extension and improving in level, which shows a goo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how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Jining's tourist destination,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of tourism, and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ning'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ts main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ning's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Jining's tourist destinatio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Jining's tourist destin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丁;;关于青海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开放导报;2010年05期

2 陈佳平;;旅游业影响国民经济的关联分析[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3 Rene Bos;;中国消费者旅游消费习惯与旅游新产品开发[J];商务周刊;2006年20期

4 巴音朝鲁;;全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J];宁波通讯;2009年05期

5 钟蓝;;做世界旅游大国不易[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41期

6 高蔚青;;《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解读[J];江淮;2004年09期

7 邓衡;;混沌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肖菊凤;;旅游业的社会作用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6年01期

9 何剑敏;;发扬“宁波经验” 实现宁波旅游经济新发展[J];宁波通讯;2006年04期

10 饶华清;;开发老年旅游志愿者队伍的思路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华;秦耀辰;;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启示[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周久才;;大力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A];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何智能;;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梁西;;贵州旅游业发展模式之我见[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探析[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安寿;;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体的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9 何佳梅;宋为;贾跃千;张晓燕;;城市商旅联动发展的基础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马波;;转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选择[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英文;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把黔西南打造成为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N];黔西南日报;2011年

2 吴蓉;名省·强省·国际旅游目的地[N];吉林日报;2006年

3 曲唐;威海旅游目标: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N];威海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龙飞邋实习生 王佳丽;山西离国际化旅游目的地远吗?[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5 杨成利 朱法智;让“苗山侗水”魅力四射[N];贵州日报;2009年

6 刘秀鸾;用5年时间将贵州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N];贵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冯颖;对亚太区旅游业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记者 周姝;我市将打造“一地二城三园”旅游目的地[N];自贡日报;2010年

9 幺九;建设大城市 旅游业发展为首要[N];乐山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永宏 通讯员 薄华;大同:建设新型旅游目的地城市[N];大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叶传忠;旅游业辐射下的农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魏敏;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建勋;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亚;目的地旅游业后危机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卫民;韩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宋河有;基于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定位的郑州旅游业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李延菊;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孙浩捷;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岳明珠;旅游业发展中有限政府主导型模式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方欢;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8 曾嵘;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钟祖霞;宁波市鄞州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张水芳;儒家生态伦理观与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3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73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