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空间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22:30
我国旅游业及旅游市场潜力不断攀升,社会的发展和人均GDP的不断上升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对旅游住宿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住宿业的投资热度高涨。作为苏州旅游的核心发展地带,辖有木渎、用直、东山、金庭、光福五大历史名镇,坐拥太湖湖面的五分之三,吴中区在苏州旅游中便占有“千年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风光”三古一湖旅游品牌中的重要板块,吴中区旅游在苏州旅游版图中的地位正逐年提高。探究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吴中区城市发展和规划,住宿业的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住宿业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中,综合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空间统计方法进行住宿业空间分布特征的探测和关联性分析等研究较少。本文以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232家住宿企业(2011年底吴中区旅游局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在GeoDa及ArcGIS技术支撑下,对所获取的酒店分布的点数据及面数据,结合多种方法分析苏州市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时空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结论主要有: (1)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呈两极化发展,是起步阶段(2000年及其之前);第二阶段中高档酒店发展迅速,属于标准化阶段;第三阶段不仅有商务型、会议型、度假型,还出现了主题精品型,为个性化发展阶段,表明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正朝着专业型和个性化发展。 (2)空间布局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趋势,从第一阶段呈点状分散分布演变为点—集群空间分布形态,最后形成多个集聚群并存的空间分布形态。吴中区旅游住宿业发展初期就没有相对集中的阶段,处于分散分布,这与吴中区属于苏州市区的一个区域,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区分不开,但是这种空间布局的“大分散”并非随机,呈现一定的集群化,在地理空间上吴中区的旅游住宿业产生了若干个集聚群:金庭东南集聚群、金庭东北-叶山岛集聚群、香山集聚群、胥口集聚群、木渎集聚群、城区集聚群、东山集聚群。 (3)从宏观上看,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因子的影响,吴中区最早的住宿业依托于景区;随着吴中区撤市设区,住宿业从空间形态上来看更加趋于分散,这是因为吴中区对自身的功能要求更加完善,因此商业、交通因子对旅游住宿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景区仍然是主导因素;微观上,企业选择空间位置是经济效益的驱使,例如,东山、城区的平均出租率一直趋于升高,旅游住宿业就往东山、城区集聚形成集聚群。 (4)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正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多样化和专业化表现为:吴中区出现最早的酒店集群属于异质性集聚群,综合性特征明显,随着住宿业的发展,出现了同质性集聚群,后来主题精品型酒店的出现,均表明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吴中区旅游住宿业集群在景区多为同质性酒店集群,而在城区等商业中心周围多为异质性(综合型)酒店集群,表明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正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吴中区的旅游住宿业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F719
本文编号:241807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F71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
2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2.1.1 概念界定
2.1.2 研究对象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旅游区位理论
2.2.2 旅游者空间行为理论
2.2.3 企业生态位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旅游住宿业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2.3.2 国内旅游住宿业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3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发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区位概况
3.1.2 交通概况
3.1.3 旅游资源概况
3.1.4 旅游业概况
3.2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发展现状
3.3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发展变化
3.3.1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总量变化
3.3.2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等级结构变化
3.3.3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类型变化
4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空间分布特征
4.1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4.1.1 吴中区经济型酒店密度分析
4.1.2 吴中区星级酒店密度分析
4.1.3 吴中区星级酒店各类型密度分析
4.1.4 小结
4.2 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分析
4.2.1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分布集中化分析
4.2.2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差异空间统计分析
4.2.3 小结
4.3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的集聚分析
4.3.1 集聚群的判别
4.3.2 集聚群的类型
4.3.3 集聚群的演变
5 吴中区旅游住宿业空间分布机理分析
5.1 地理因子分析
5.1.1 旅游景区因子
5.1.2 商业区位因子
5.1.3 交通区位因子
5.1.4 集聚效应因子
5.2 住宿业经济效益分析
5.3 客源市场特征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发展思考及建议
6.3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6.4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伶莲;我国旅游饭店时空分布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文吉;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3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4 吴郁文;谢彬;骆慈广;张蕴坚;;广州市城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8年03期
5 李振泉;李诚固;周建武;;试论长春市商业地域结构[J];地理科学;1989年02期
6 林岚;许志晖;丁登山;;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7 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年02期
8 王瑛,王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9 王铮,王莹,李山,翁桂兰,宋秀坤;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10 闫安,达庆利;企业生态位及其能动性选择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418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1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