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探析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XJY001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根年;周瑞娜;马丽君;王泰然;;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趋势线模型高分辨率的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2 郑向敏;范向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3 李柏文;;社会学视角下的区域性旅游安全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2期
4 杨芳;方旭红;;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5 田祥利;白凯;;旅游目的地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与政策响应[J];旅游学刊;2013年03期
6 王江丽;;安全化:生态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安全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1期
7 巴里·布赞;余潇枫;;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架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8 赵万杰;;新疆旅游安全研究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朱锋;“非传统安全”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张丹宇;李庆雷;;云南旅游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国内旅游者安全认知视角[J];学术探索;201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黎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盛;庞蕾;;国际非政府组织与非传统安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3期
2 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3 王兆峰;刘红;;突发事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4 李广民;李进浩;;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日本公共外交[J];东北亚论坛;2008年05期
5 肖f^;;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6 任娜;;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层次性与应对[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7 武贤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述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达青;;中国“非传统安全”之政治理性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9 尚素娟;;国际合作视角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中墨甲型H1N1流感外交危机为案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10 郭夏娟;;性别与城市社区安全:“低阶政治”视域中的女性参与[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薛晨;;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和谐世界理念的实践——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5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6 郭延军;东北亚环境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姜振军;俄罗斯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孙晓云;国际人权法视域下的健康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江丽;全球绿色治理如何可能?[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小军;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2 苑永彬;政府安全能力建设的东西部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华荣;涉边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芳芳;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燕星;“人的安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6 贾晔清;非传统安全下海关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龙富;生态安全视角下澜沧江水坝建设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8 孙晓;湄公河水资源冲突与合作研究(1991-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莫正军;中东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吴洋;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辉;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研究[J];安全;1996年02期
2 翟向坤;;北京市旅游安全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沈正赋;突发事件中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J];传媒观察;2003年04期
4 孙根年;舒镜镜;马丽君;王洁洁;;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线模型的高分辨率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5 戴光全;保继刚;;昆明世博会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6 孙根年;于立新;;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7 孙根年;周瑞娜;马丽君;王泰然;;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趋势线模型高分辨率的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8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9 孙根年;王洁洁;;1987年来台海关系变化对台湾入境大陆客流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10 孙根年;马丽君;;基于本底线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量预测[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蔡华锋 实习生 罗文;[N];南方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尹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惠珍;魏争光;王金艳;;西部体育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肖伟;;就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6年05期
3 周崇先;;90年代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困顿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邓芳;关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思考[J];思想工作;2004年Z1期
5 陈军;;试论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民族大家庭;2006年03期
6 张婷婷;;砥砺奋进 蓄势腾飞——湖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篇[J];民族论坛;2011年04期
7 王亚保;海南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思考[J];民族团结;1997年03期
8 张瑛;;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9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J];四川政报;2008年13期
10 周婷婷;;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利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黄咏;;浅析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文君;;城市化——西部旅游开发的先导[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6 孙丽坤;;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殿廷;卢宏升;卢云亭;;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基本问题探讨[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发平;;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王振东;;建设黄山西部地区,对保护人类遗产的现实意义[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2 郑茜;民族地区旅游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记者 陈亚丽;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诗词联谊会开展采风活动[N];团结报;2009年
4 记者 贾莹;打造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带[N];兰州日报;2004年
5 吴文斌;民族地区旅游热背后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记者 张元忠邋周伟 罗尧;我省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四川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刘勇;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推上快车道[N];友报;2008年
8 记者 邓伽;政府倾力,帮“亮”海南民族地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秦禾;用文化铸就民族地区旅游品牌[N];武威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袁亮;四川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魏宝祥;民族地区旅游者行为与文化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薛寒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梁自玉;文化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海涛;论乡村旅游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丁向华;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凤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哈斯其其格;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然;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车婷婷;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陆尤;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广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志颐;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陆莹;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4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