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购物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592.7;F7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忠禄;张冬梅;;我国发展旅游购物的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2 王莹;杨晋;;旅游消费的政策影响因素研究及启示——基于在杭消费者的调查[J];经济地理;2012年01期
3 胡林;;购物旅游的需求与行为特征研究——以大陆赴香港购物旅游者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4 冯学钢;王琼英;于秋阳;;需求和供给视角下旅游产业潜力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06期
5 唐成努;;试论旅游需求[J];企业家天地;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乐澄;试论观赏性古生物化石的科学意义及景观价值[J];安徽地质;1997年03期
2 卢洁;万涛;沈慧芳;;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3 许振北;孟涛;邢立新;孙浩;毕记省;王东;;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章锦河;旅游区域形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张广胜;王心源;何慧;夏林益;;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段娟娟;李荣日;;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支持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毛端谦,刘春燕,李志华;江西旅游分区及其开发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娴;殷继成;李晓琴;张瑞英;;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价值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李春和,刘露;承德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与综合评价[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吉华,郭怀成,戴永立;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西藏札达地区旅游资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春雷;夏琼;查世新;马国明;;合肥市大蜀山—紫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陈安泽;;论旅游地学、地质公园是中国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吴跃东;向钒;;论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伟海;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质遗迹评价及形成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7 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谢洪忠;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庞淑英;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及旅游价值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传磊;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赵q,
本文编号:2545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