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K878.8;TU-0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子云;也谈唐陵石雕刻艺术兼述中国陵墓雕刻中的瑞兽[J];美术;1989年04期
2 张建林;王小蒙;;对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考古新发现的几点认识[J];考古与文物;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董建国;;百花情结入诗来——唐代的嗜花风尚及其对诗歌的影响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郑玉萍;;唐代河南道纺织品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瞿林东;史学与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徐彬;论唐代法律史的编纂成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曹小云;;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2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宋丽华;于赓哲;;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4 朱振宏;;阿史那摸末墓志笺证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5 张勃;;“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代考[A];2011第七届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7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大兴;“贞观之治”的当代法理学解读[D];烟台大学;2010年
9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文飞;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鲁豫;唐建初陵石雕艺术[J];美术;1987年11期
2 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波;;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1期
2 魏晓文;;“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西安举行[J];丝绸之路;2008年12期
3 ;关于设立国家级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建议[J];大陆桥视野;2010年04期
4 ;成都片区纳入“央地共建大遗址保护”项目库[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23期
5 ;河南省下发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通知[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2期
6 ;中国大遗址保护精品工程在洛阳集体“亮相”[J];丝绸之路;2009年22期
7 ;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签订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06期
8 秦保国,韩生存;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与陵墓建筑略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段先念;王文超;连维良;王燕文;王忠林;张铁民;王祥喜;张笑东;;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摘要[J];中国名城;2008年03期
10 ;关于支持洛阳大遗址保护 做好相关企业搬迁改造的建议[J];大陆桥视野;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明晋;苗志坚;;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文化生态性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东;罗鹏飞;;大遗址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应对——由杭州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引起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权东计;;论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六个关键问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文斌;;场所的回归——鸿山遗址公园博物馆景区景观设计[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静;;京杭大运河遗址保护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贺艳;郭黛Y,
本文编号:2545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