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场景与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9-10-09 15:00
【摘要】:作者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审视中国一个苗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成功个案。作者在田野的现场,仔细观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由此引发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动态,进而发现把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示给游客的动机和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890;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勤建;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2 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2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饶远,张云钢;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曹端波;;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6 李胜利;顾韬;;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7 卢婧;;浍河水库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J];才智;2011年08期

8 周晓飞;汪代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思考——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祯;刘德鹏;;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旅游人类学》读后[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10 吴磊;东静蕾;;旅游对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永久;陈纪;;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设计[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高永久;陈纪;;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5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思敏;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D];上海大学;2011年

7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D];苏州大学;2011年

8 吴卫;游客视角的文化景观与地方性认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姜克银;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东;跨界旅游区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协调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利平;曲阜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莫凡;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男;旅游情境中的日常理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梁圆圆;齐鲁文化旅游演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茜;都江堰延伸景区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智娟;传统民俗对构建地方和谐民族关系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旅游学刊;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2 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4 张春秘;董宝华;刘莉;;浅谈秦皇岛沿长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6期

5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思想战线;1997年02期

6 王辅政;;浅议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调查方法[J];实践;1999年04期

7 丁长林;;发展民俗产业 促进冰城发展[J];学理论;2005年09期

8 汪应伟;;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9 范正根;罗鹏;左文卿;;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10 陆安;;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庞本;;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6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巫其祥;;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徐心希;;福建海洋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李斌 特约记者刘建平 吴慧丽;让民俗文化靓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田青;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N];人民日报;2011年

6 刘超 张艳萍;内黄民俗文化年味浓[N];安阳日报;2007年

7 记者 韦铭 通讯员 屠康敏;南京民俗文化展示味道十足[N];南京日报;2007年

8 记者 金石;老年人扛起保护民俗文化大旗[N];西安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光明 整理;深圳“乡巴艺廊”的前世今生[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高婕;打造端午品牌 挖掘民俗文化[N];嘉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李红伟;民族文化创新与产业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2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彦恩;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宁峰;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高凯;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10 旺宗;拉萨地区节日的发展演变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分析[D];西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