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22:15
【摘要】:在对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咨询法确定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结构模型和体系,并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出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低碳宣传与保障、企业低碳经营与管理、旅游者低碳意识与行为三大部分构成,包括低碳宣传、低碳保障、低碳制度、低碳餐饮、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购物与娱乐、低碳环境管理、低碳教育与社区共建、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等子系统。
【图文】:

低碳化,森林旅游,评价指标,结构模型


糜蔚吞夹?益四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假设。研究组在2012年3月份向森林旅游学、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学、低碳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33位专家学者前后进行了三轮的专家意见征询,专家对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的初步假设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指标体系存在层次不同的问题,部分指标之间存在重复的现象及其他方面的宝贵意见。根据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结合专家的意见和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对初步假设进行修正,最后得出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的结构模型及体系,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图1%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二)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层次分析本研究构建的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四个层次,,为总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指标层。准则层部分从政府、企业与旅游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不是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划分,主要因为从能源、技术等划分不能系统地将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全部要素融入其中,系统之间存在重叠部分;而从政府、企业与旅游者层面能系统的反映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总体情况。且目前学者们对低碳旅游发展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从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举措,因此,本研究从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方面构建森林旅游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也与目前的研究相适应。子准则层部分,政府从宏观层面对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进行指导,主要包括对低碳森林旅游的宣传和相关保障的提供,因此政府层面包括政府低碳宣传与保障两方面,在指标层选择了“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低碳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行情况”、“森林旅游低碳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低碳技术保障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F592;F326.2;F20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3 王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4 杨尚英;关于旅游气候学的几个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刘子刚,张坤民;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及其价值研究[J];环境保护;2002年09期

6 王华;;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6年12期

7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8 袁书琪;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9 杨林泉,文正祥;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紫芳;西溪湿地(西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我省参加2006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取得优异成绩[J];河北林业;2006年03期

2 吴国玮;郭书吟;江佑任;周致;吴慧贞;;陪森林一起长大——台湾花莲:Masadi平地林的诞生[J];明日风尚;2011年07期

3 韩莹;王怡;;发展低碳经济 林业大有可为[J];陕西林业;2011年04期

4 胡琴;金毅;王鹏;;伊春:红色旋律拉开绿色旅游大幕[J];中国林业;2011年14期

5 林轩;;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共谋森林旅游发展[J];生态文化;2011年03期

6 许彦婷;姚增幅;;郑州林业产业发展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7 秦川;;广西国有林场探索出三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广西林业;2011年08期

8 ;谱写绿山富民新篇章[J];浙江林业;2006年01期

9 杜宇;邸春光;;谈扶贫资金的使用及其管理[J];绿色财会;2011年06期

10 王瑾;王平;刘正周;陈灏;贺全红;;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凯昌;;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新明;;关于竹类种质园建设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胡德林;周树林;;论白山市林业产业发展战略[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新明;;关于竹类种质园建设的探讨[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阿拉腾宝;陈丽;贺振平;李泽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西部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7 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问题探讨论文集[C];2009年

6 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A];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C];2002年

8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A];植病、昆虫学会通讯3[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陈伟阳;打造“阿山森林旅游”品牌[N];阿勒泰日报;2010年

2 记者 耿闻 冯颖;联合推动森林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红梅;抓好理念机制创新 推动森林旅游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4 安徽省天柱山林场场长 储向前;生态文化该怎样融入森林旅游的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5 记者 魏如松;省政协森林旅游实地调研结束[N];海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超群;“看树”经济渐入佳境[N];绍兴日报;2009年

7 葛明明;建设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驻内蒙古记者 包国忠 通讯员 王亚伟 李桂芝;内蒙古绰源林业局以森林旅游为依托谋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龙军 秦连岗;金沙县着力开发冷水河石仓森林旅游[N];毕节日报;2010年

10 崔璀邋通讯员 毛梅敏;10月 在丽水享受“星级森林浴”[N];丽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明形;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叶晔;森林休闲理论与城郊森林休闲机会谱分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姜金璞;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志慧;森林旅游标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治国;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赵翠丽;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蒙金华;广东南昆山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广州大学;2011年

5 李美娟;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植物VOCs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曾行汇;福建省森林人家品牌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鄂丽U

本文编号:2547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7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