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聚扩散能力演变对比分析
【图文】:
图1西部省区入境客流集聚指数阶段演变分析Fig.1Contrastdiagramoftheconcentrat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图2西部省区入境客流集聚指数演变分析Fig.2Evolutiondiagramoftheconcentrat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2.2扩散指数演变分析由式(1)、(3)可得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流扩散指数阶段对比分析图与演变对比分析图(图3-4)。由图3可知,分别求得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三阶段西部各省扩散指数均值,并对扩散指数进行阶段演变对比分析。总体来讲,西部各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三阶段呈现出"峰林结构"演变态势并具有高度一致性,不同阶段各省区扩散指数大小及波动程度有所差异。其中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三阶段的扩散指数均值较低并维持在低水平,如三个时间段陕西入境旅游扩散指数均值分别为26.333、31.605、33.898;一定程度说明上述省区向外部扩散入境客流的能力较强,扩散入境旅游流的区域较为分散。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三阶段相对较高并维持在高位,如三个时间段宁夏入境旅游扩散指数均值分别为61.470、70.957、62.941;反映出上述省区扩散入境客流的能力较低,,向外部扩散入境客流的区域较为集中,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相对较弱。图3西部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阶段演变分析图Fig.3Contrastdiagramofthediffus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注:2006-2010年西藏扩散人数缺失,故暂未计算其扩散指数。为进一步明确1996~2000年西部各省区扩散指数演变历程,截取7个时间断面对西部各省区扩散指第9期刘军胜等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聚扩散能力演变对比分析·189·
图1西部省区入境客流集聚指数阶段演变分析Fig.1Contrastdiagramoftheconcentrat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图2西部省区入境客流集聚指数演变分析Fig.2Evolutiondiagramoftheconcentrat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2.2扩散指数演变分析由式(1)、(3)可得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流扩散指数阶段对比分析图与演变对比分析图(图3-4)。由图3可知,分别求得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三阶段西部各省扩散指数均值,并对扩散指数进行阶段演变对比分析。总体来讲,西部各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三阶段呈现出"峰林结构"演变态势并具有高度一致性,不同阶段各省区扩散指数大小及波动程度有所差异。其中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三阶段的扩散指数均值较低并维持在低水平,如三个时间段陕西入境旅游扩散指数均值分别为26.333、31.605、33.898;一定程度说明上述省区向外部扩散入境客流的能力较强,扩散入境旅游流的区域较为分散。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三阶段相对较高并维持在高位,如三个时间段宁夏入境旅游扩散指数均值分别为61.470、70.957、62.941;反映出上述省区扩散入境客流的能力较低,向外部扩散入境客流的区域较为集中,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相对较弱。图3西部省区入境客流扩散指数阶段演变分析图Fig.3Contrastdiagramofthediffusionindicesofinboundtourismflowsofwesternprovinces,China注:2006-2010年西藏扩散人数缺失,故暂未计算其扩散指数。为进一步明确1996~2000年西部各省区扩散指数演变历程,截取7个时间断面对西部各省区扩散指第9期刘军胜等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聚扩散能力演变对比分析·189·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58、41201148)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12T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004002)联合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2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汪宇明;高元衡;;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刘宏盈;苗芳;马耀峰;;入境旅游流转移对旅游经济联系促进作用实证分析——以旅沪流向陕西转移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6 李馥利;吴晋峰;马耀峰;;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7 张佑印;马耀峰;顾静;;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8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9 郑鹏;马耀峰;李天顺;吴创收;;我国入境旅游者流动行为机理分析——对旅游热点城市西安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10 王章郡;方忠权;;近十年来广东省旅游客流变动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苏静;;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3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4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5 陈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6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7 杨瑞;;大学生旅游偏好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8 付修勇;;基于动机与效应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9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10 韦福巍;甘永萍;;基于SWOT分析的红水河旅游圈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池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正;王占歧;马旭东;;基于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2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秦正;郭四辈;程双喜;张艺露;;基于AHP的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研究——以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4 刘欢欢;;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文化发展繁荣[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妮;;背包族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瑞峰;王虎;杨志勇;;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韦福巍;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凯,马耀峰,周忠学;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刘宏盈;马耀峰;;旅沪客流西向扩散的动态演变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3 杨雁;旅游动机和行为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宏盈;马耀峰;;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5期
5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6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游客流量的时空分析及旅游交通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7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8 要轶丽,郑国;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9 琚胜利,张建春,章锦河,杨效忠;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10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海;[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峰;;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赵现红;;基于游客特性的旅游目的地离散选择实证研究——以三大口岸中转型入境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12期
3 本刊编辑部课题组;旅游:西部地区的朝阳产业[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20期
4 唐湘辉;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佟文英;发展特色旅游业 推动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王锋;关于发展西部地区特色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丝绸之路;2003年S2期
7 林萍;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盛正发;王佩良;;西部农业旅游跨越式发展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9 张玉红;;论西部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10 王飞;;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陈文君;;城市化——西部旅游开发的先导[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黄咏;;浅析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殿廷;卢宏升;卢云亭;;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基本问题探讨[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恩祥;;入境旅游流AQ的流动规律分析[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振东;;建设黄山西部地区,对保护人类遗产的现实意义[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黄发平;;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张颖;马耀峰;李创新;;人口学特征和动机偏好双重视角的入境游客市场细分——西安市入境游客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褚玉良;马耀峰;李创新;;旅华入境游客客源市场结构及认知行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小林;;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策略选择——构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洪梅 通讯员 左怀玉;上半年我区入境旅游保持快速增势[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2 陨石;泰国预测今年入境游客人数与去年持平[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上海记者站 丁宁 夏林根;上海入境游客突破400万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记者李洁;澳门1月份入境游客近百万人次[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骆展胜;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城四月“老外”多[N];广西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李勇 记者 王巍 段丽茜;走“乡村”路 打“诚信”牌[N];河北日报;2006年
7 辛勤;一年旅游进账134亿元[N];嘉兴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成燕;登封国旅接待游客21万[N];郑州日报;2007年
9 曾永联;首府今年接待入境游客增长三成[N];广西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春荣;延吉市去年旅游进账42亿元[N];延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佑印;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向华;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冯仕国;健康旅游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长飞;福建省入境游客的空间分布及差异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红丽;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居民好客度感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永建;中国西部三大典型区入境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珂珂;中国入境旅游流网与空间场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赵征;广州入境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8 殷大业;老挝入境游客市场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9 黄秀南;拓展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葛林;西部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48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