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甘南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10:51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民俗旅游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迅速脱贫致富的有利因素。 民俗旅游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距,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已成为旅游业界和旅游者选择的一大热点。 甘南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体育、游艺活动丰富,服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甘南开发民俗旅游已具备了经济、技术、政策、管理诸方面的条件,同时,甘南地区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也需要利用民俗资源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甘南藏族民俗旅游项目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改善甘南地区旅游项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淡旺季反差大,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底蕴等现状,从而进一步推动甘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目前,甘南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没有成型的民俗旅游项目,缺乏整体规划等方面,从而严重制约了甘南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甘南藏族民俗旅游开发急需科学的规划管理,加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宣传,树立全民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民俗氛围,使民俗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民俗旅游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甘南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论证了甘南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及甘南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图文】:

甘南,海外游客,游客


远高于全国 21.0%的平均水平;北美游客占21.0%,高于全国10.5%的平均水平。日本、韩国游客占12.6%,远低于全国37.6%的平均水平。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游客占10.0%,其他地区总共占12.4%。(见图3)。图3甘南海外游客来源构成甘南欧美游客比例较大,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来自藏传佛教和藏族民风民俗对欧美游客的强烈吸引。欧美游客普遍对藏传佛教抱有强烈神秘感和好奇心,国外主流旅游宣传手册,仔细介绍了甘南的郎木寺和其周围藏区的民风民俗,特别是介绍了神秘的天葬习俗。这是甘南吸引大量欧美游客的主要原因。在全国占很高比例的日本、韩国游客,在甘南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源自文化差异,日韩文化对汉传佛教及文化比较认同,猎奇心理不及欧美游客强烈,另一主要原因是日本游客对酥油味很不适应。甘肃省境内的日本韩国游客大部分的旅游目的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而较少关注甘南。港澳台游客的兴趣点和内地游客接近,藏传佛教、高原风光、民风民俗等均对台港澳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力。台港澳游客以宗教朝拜为目的也不少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于凤贵;杜晓帆;张刚;张士闪;;民俗旅游与社会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崔丽娜;;论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3 朱正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7期

4 陈晓;;转型中的日照市民俗旅游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5 李昕;;民俗旅游中传统文化的“真实性”探讨——以桃坪羌寨“花儿纳吉”赛歌节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崇武圣地旅游天堂 长洲——风景旅游区[J];港澳经济;1994年04期

7 ;《地道战》里挖出红色旅游路[J];村委主任;2011年15期

8 碧禾;;崔富国:榨苦杏仁油致富的人[J];农产品加工;2011年08期

9 任梦雪;;牟氏庄园[J];农电管理;2011年07期

10 ;大圩:弘扬民族文化 立足“特”字做文章[J];民族论坛;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郑丽;;转型中的日照市民俗旅游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任国柱;李波;郭焕成;汪升华;;北京市民俗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铭群;;从鹿港的兴起看石狮民俗旅游的前景[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4 魏遐;汤蓉岚;;区域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兼台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设想[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杨路塔;;民俗旅游:匀城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董萌;郭玉梅;;以旅游为依托的传统山区村落特色营建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德龙湾村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伍丽霞;;开发舟山民俗旅游资源,创建舟山和谐社会[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8 易芷娟;曹均;陈俊红;;对北京市不夜谷沟域经济建设模式的思考[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10 卢延庆;;浅议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羡渔;有些民俗旅游变“味”了[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王莉 本报记者 李锐;平谷民俗旅游接待户接受烹饪培训[N];农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鸣岐;迎新春民俗旅游购物节开幕[N];天津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立忠 杨葵花;我市将开发7大文化民俗旅游产品[N];铁岭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冯雷;老外住进咱农家[N];农民日报;2005年

6 宋伯航 小瑛;昭苏民俗旅游绘新篇[N];农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韩勋;着重发展民俗旅游[N];西安日报;2010年

8 记者 赵艳红;铁东区在北京举办 叶赫满族民俗旅游推介会[N];四平日报;2010年

9 记者 廉士传;中国·叶赫满族民俗旅游节隆重开幕[N];四平日报;2010年

10 张武;太旗推出“民俗村”乡村体验游[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永萍;甘南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朱小憧;民俗旅游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3 宋晓云;论民俗旅游的开发[D];浙江大学;2010年

4 常玲;拉萨市民俗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小燕;民俗旅游价值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红玲;论民俗旅游——兼论桂北民俗旅游长廊的开发[D];广西大学;2003年

7 付丽媛;朝鲜族人口流失对延边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8 田甜;包头市赛罕塔拉公园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琪;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10 王东红;体验营销在喀什民俗旅游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1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1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