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古代建筑油饰彩画风化原因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21:14
【摘要】: 由于制作材料、工艺的局限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油饰彩画一般只能保持50年左右的时间。木基材含水率直接影响到地仗层与油饰彩画层结构的稳定性,含水率过高将导致地仗开裂、空臌、剥落等。油饰彩画材料及工艺的质量问题则会引起地仗强度不够而出现开裂、脱落,颜料、金箔或铜箔易于褪色、变色。当油饰彩画绘成后,会因受到温湿度周期变化、日晒雨漂、积尘污染等旷日持久的侵蚀作用而发生风化。深入探讨油饰彩画风化原因以及机理,掌握其基本病变的内在机制,是选择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科学保护修复的关键。本课题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不同木基材含水率及不同地仗制作工艺的影响。实验遵循传统材料、工艺制备一麻五灰和单披灰地仗模拟样板,进行温湿度交替实验,对比同一环境中油饰彩画的劣变程度。结果表明,含水率小于19%的一麻五灰地仗样板稳定性较好;含水率较高的样板随温湿度交替变化,油饰层出现起泡、臌起,彩画层而表现为龟裂;总的来说油饰的耐候性好于彩画。 第二部分揭示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和风化机理。模拟光照、温度、湿度、烟熏、降尘、降雨等环境参数对一麻五灰地仗样板油饰彩画风化的影响,并对风化程度及产物进行无损或微损的仪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对油饰彩画的影响最大,烟熏和酸性降雨的影响次之,高温及大气降尘的影响较大,湿度影响最小。综合对比各环境下颜料的稳定性发现樟丹、银朱、朱砂、群青易于褪变色,石绿、铅白褪变色程度较小。群青、石绿易于脱落,铅白、朱砂、石黄等不易脱落。首次在模拟樟丹紫外光老化实验中得到赭黑色的变色产物PbO_2,不存在铅白这一中间过渡变色产物。研究还表明古建彩画中,群青含胶量最少、石绿次之,而银朱、朱砂含胶量比例最大,这是蓝绿色易掉的主要原因。且群青折射率很低,遮盖力弱,颜料涂层相对较厚;群青易溶于水,故吸胶性强,对基层的附着力非常薄弱。紫外光谱研究表明,紫外光照、高温、高湿均可促使光油274.6nm处吸收降低,使光油部分共轭双键发生氧化降解。
【图文】:

照片,含水率,样板,彩画


层内水分散发凝聚、膨胀收缩作用将更为强烈,,更易导致油饰彩画表面产生裂缝。无论是高含水率的单披灰还是一麻五灰地仗油饰的起泡均严重于低含水率(见图2一3及图2一4)。由以上讨论可知,对于相同地仗制作工艺(单披灰或一麻五灰)的油饰彩画模拟样块,木基层的含水率越大,其地仗结构的稳定性越差,以木基层含水率25%的单披灰地仗结构最差,含水率为19%以下时较稳定。同时木基层含水率越高,油饰起泡、彩画产生龟裂纹越严重。了了二 二一一./,_」 」.、侧侧怪麟图2一1不同含水率单披灰地仗油饰彩画开裂程度比较Fig.2一 1ComParisonoferackdegreesofdifferent moisttireeontentsPaintingofsinglePlaster图2一2老化84d不同含水率单披灰地仗油饰彩画开裂程度照片比较(从左到右含水率依次为19%、22%、25%)Fig.2一 2ComParisonoferackdegreesPictUresofdifferent moistoreeonientsPaintingofs

照片,彩画,含水率


层内水分散发凝聚、膨胀收缩作用将更为强烈,更易导致油饰彩画表面产生裂缝。无论是高含水率的单披灰还是一麻五灰地仗油饰的起泡均严重于低含水率(见图2一3及图2一4)。由以上讨论可知,对于相同地仗制作工艺(单披灰或一麻五灰)的油饰彩画模拟样块,木基层的含水率越大,其地仗结构的稳定性越差,以木基层含水率25%的单披灰地仗结构最差,含水率为19%以下时较稳定。同时木基层含水率越高,油饰起泡、彩画产生龟裂纹越严重。了了二 二一一./,_」 」.、侧侧怪麟图2一1不同含水率单披灰地仗油饰彩画开裂程度比较Fig.2一 1ComParisonoferackdegreesofdifferent moisttireeontentsPaintingofsinglePlaster图2一2老化84d不同含水率单披灰地仗油饰彩画开裂程度照片比较(从左到右含水率依次为19%、22%、25%)Fig.2一 2ComParisonoferackdegreesPictUresofdifferent moistoreeonientsPaintingof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9;TU-8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坤;张秉坚;方世强;;中国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科学性[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牛斗;清代官式建筑油漆彩画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魏璐;榆林地区馆藏汉代彩绘陶器的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4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4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