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F3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闪闪;胡道华;;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武汉市旅游资源定量分析[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2 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3 李巍巍;马兴村;;试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4 钟洁;;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5 克fE;;天鹅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黄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闽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比研究——以永泰御温泉和三坊七巷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秦趣;杨琴;冯维波;;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8 胡粉宁;丁华;郭威;;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特色优势探析(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年04期
9 吕建树;刘洋;张祖陆;李静;王学;;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10 吴进群;陶媛;蒋瑜;宿程远;翟禄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桂林市城区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欧朝蓉;蒙睿;叶文;;信息化技术与云南森林旅游的发展[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李进;侯碧清;邱建丽;;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张新波;;加快森林旅游发展 做大绿色生态产业[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6 岳贤锋;;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评价[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吴志文;;广元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琴;;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的若干问题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10 胡立峰;林爱文;牛继强;;基于AHP的山西大寨旅游资源评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廉研莉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济源森林旅游资源有待开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温州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顺东;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推进温州第三次跨越[N];温州日报;2007年
3 桑恪云;不负期待的新成果[N];江南游报;2008年
4 温州市林业局局长 徐顺东;把森林旅游建成我市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N];温州日报;2008年
5 任鹏飞 王炳坤 陈光明;森林旅游成鞍山林业发展新主题[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贵阳市人民广场管理所 杨艳;贵阳市森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7 王子阳 撰写;森林旅游:期待“枝繁叶茂”[N];吉林日报;2007年
8 张红梅 王海涛 刘丽艳;鞍山 除了钢铁 还有森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9 京讯;中国森林旅游渐成气候[N];华东旅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静;森林旅游:期待“枝繁叶茂”[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韩哲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系统分析与整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曹辉;森林景观资源价值及经营权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闫金亮;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营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炎冰;绥芬河森林公园生态效应分析及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彦彦;黑龙江骆驼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赵旭;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莹;齐长城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庄颖;基于旅游规划实践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颜晓爱;乾安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帅;铜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周希林;汉江(武汉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小英;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