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城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0:55
【摘要】:伴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空前繁荣,各种对旅游城市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及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分析、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控制游客流量,不使其超过承载力的某一阈值,有助于对旅游城市进行科学开发与规划,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可以指导我们主动地对旅游城市进行合理管理,更好地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实现旅游城市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探讨了城市旅游的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及旅游城市的理念。同时,在对国内外有关旅游环境承载力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性、内涵及功能,阐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用模糊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了测度模型。最后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作实证研究,进行了旅游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计算,指出该旅游城市目前的合理承载力及其制约因素,并对三亚市旅游城市的发展及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与拓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胡乃意;李锦宏;;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6期

3 陈世军;高礼安;;都匀市斗篷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杨郁倩;于洪贤;;安邦河自然保护区旅游承载力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5 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孙睦优,王叶峰;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秦皇岛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7 王剑,熊康宁,殷红梅,彭建;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待开发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初探——以贵州东风湖为例[J];中国岩溶;2002年04期

8 孙浩捷;胡江玲;赵直;;景区规划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曾琳;;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尚凤标;;旅游环境日容量测算新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谢彦君;;当前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另类解读[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蔡萌;汪宇明;吴文佳;钱磊;;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模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何宁璇;;旅游城市的旅游交通组织与效果分析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玉增;罗士龙;;廊坊的定位——旅游城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汪宇明;;基于营造竞争优势的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刘世栋;高峻;;崇明岛旅游环境承载力与环境管理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刘西杰;;谈谈微山现代化湖滨旅游城市的综合开发[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9 李悦铮;;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城市——大连市旅游城市性质定位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10 林助金;;建设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必须坚持水土保持工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思;借迪斯尼东风 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N];上海金融报;2011年

2 范平;合肥加入旅游城市联盟[N];安徽日报;2004年

3 李菊霞 林翔;以人为本旅游城市魅力之源[N];中国旅游报;2002年

4 雷晓娟 祖亮;创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王宝 杨芳;忻州市着力打造新型工业旅游城市[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廓清思路 凝心聚力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N];忻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和光亚 通讯员 祝志明;冲刺旅游城市十强[N];云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艳荣;乌苏全力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N];塔城日报;2010年

9 ;2010中国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举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萍;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 助力河南旅游迈向世界[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姜科;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旅游城市形象及旅游者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连晓燕;旅游城市的发展动力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测评及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马艺芳;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中山大学;2008年

10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大为;旅游城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张林博;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海霞;旅游城市地标及其审美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松艳;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时静亚;低碳视角下的旅游城市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郭洁;龙岩市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许娜子;旅游城市园林景观对城市风貌形成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彭冬梅;沅陵城市品牌战略设计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文博;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珠穆朗玛峰景区、大昭寺景区为例[D];西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2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