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洛大村传统酿酒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6:46
【摘要】: 酒虽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酒文化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虽不在少数,但专门对少数民族传统酿酒工艺和酿酒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传统酿酒工艺和文化正经受着来自于现代工业化酿酒生产的冲击,民众对于传统酿酒的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型发生着变化,作为传统社会物质生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酿酒,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传承困境。 本文试图从传统酿酒工艺和文化的角度,将酿酒这一民俗事项置于村落空间内研究,借助田野调查所得材料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洛大村现存的酿酒工艺和酿酒传统进行民族志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对洛大村的酒文化进行功能分析,探究该村落传统酿酒存在和传承的社会根基及民俗心理,以及这些因素对于酿酒工艺传承的意义和作用。 文章从洛大村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入手,描述了该地区传统酿酒工艺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在汉藏文化双重影响下的历史演变;接着通过对于洛大村的社会状况和土酒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及地位进行分析,论述了传统酿酒工艺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根据与村民们访谈所得的材料,以及笔者的亲身体验和细致观察,本文在第三章用了大量篇幅力求尽量忠实地记录洛大村传统酿酒工艺的全过程和村民们在酿酒技术方面的宝贵经验;最后,本文从自然环境的转变、传统社会关系和生计方式的转变以及民众价值观念的转变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洛大村传统酿酒工艺生存现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俗文化保护不能陷入“死保护,保护死”的窘境,而应通过对民俗传承主体的引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文化保护的行列中来。
【图文】:

示意图,地理位置,示意图,郎木寺


第一节洛大村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郎木寺附近,主要经流位于其上游甘南高原的迭部、舟曲和位于其下游秦岭谷地的武都、文县(如图1下部所示),在四川昭化的碧口水库汇入嘉陵江,,是嘉陵江最大的支流。白龙江流域属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上游全年无霜期为2一4个月,下游达8个月左右,属凉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是甘肃省降水最多的地区。该流域藏族主要包括迭部县藏乒月乐.都人·对0海原簿饭平登议汉入丫阿云”’市浦谈河淤破兰州市杯搏低镇原径川一、、尸~产陕鼓鸡武山甘谷天水市”二\厂一之一-样曲O厂郎木寺倾山玛粼户,.、、"、、阳""吸厂,、扮、“、2产四广元市昭化图1白龙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张强禄:《白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初步研究》

小江


迭部县及洛大乡地理位置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雅;;酒仙坊里访酒仙——记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体验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年09期

2 何军;;洛带古镇醒酒桩[J];老同志之友;2011年15期

3 詹颖;;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2期

4 郭芳芳;;论唐诗中的酒旗意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5 ;征集“老龙口赋”启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1年08期

6 何际海;;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7 鲁达;;于行前——不断追求的诗人[J];中国酒;2011年06期

8 朱锐;;试阐述古龙作品与酒的关联性[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9 杨t 玲;;酒——滋养中西方文化的生命之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黄玉凤;;晚唐至宋初佛教的茶酒文化研究——以敦煌写本《茶酒论》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昭武;;对酗酒问题的思考[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朱英雄;;王宝和的蟹文化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3 王守勋;;饮酒礼仪与社会文明进步[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王少良;;宋代的酒文化与宋人的饮酒词[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彭榕华;;浅谈医源于酒与医促酒俗[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毛照显;;振兴民族酿酒工业 弘扬中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7 薛天纬;;“太白遗风”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邓雷仓;;出版视点应投向底层[A];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庆江;;张裕保健酒文化初探[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金芷君;;中国古代茶事、酒事文物及著作一览[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冶兰英 通讯员 江夭;徽酒文化第一家“抢眼”中秋[N];深圳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顾金栋;挖掘酒文化 打造动力源[N];德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李永讯;齐鲁酒文化博物馆在扳倒井开馆[N];淄博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仕;将酒文化挖掘出来[N];遵义日报;2010年

5 杨玉梅;我市成立酒文化研究会[N];洛阳日报;2010年

6 驻四川记者 白骅;川南最大民营酒文化博物馆落户泸州[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记者 谢蕤;保护酒遗产 弘扬酒文化[N];泸州日报;2011年

8 雷泓霈;拒绝酒驾应成为新的“酒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杜晓;传统酒文化对依法治理醉驾影响几何[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党小明 宋玉祥 本报记者 刘太宜;鹿宝酒树立健康饮酒养生有道的另类酒文化[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萌;北朝时期酿酒、饮酒及对社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黄亦锡;酒、酒器与传统文化[D];厦门大学;2008年

3 王颖超;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郭九林;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涂正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洁;洛大村传统酿酒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万思锋;宋代酒文化和文学创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关茹方;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看中俄酒文化特点[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崔虹;对朝鲜族酒文化的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晓烨;中西方酒诗中酒文化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相金;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建玮;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8 侯彦艳;《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酒文化[D];郑州大学;2008年

9 吴萨日娜;简论《孤儿传》的创作背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琳;民国时期四川酿酒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2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