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2:23
【摘要】: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东北亚大国,互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但两国的接待能力、历史遗留问题、旅游交通以及旅游安全等问题制约了中俄旅游的持续发展。中俄旅游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者将进一步深入俄罗斯腹地进行旅游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边境旅游;俄罗斯旅游者数量则增长迅速,观光度假动机明显,旅游流向正在向中国的沿海和内地部分省市扩展,两国旅游将迎来更快地发展时期。为了把握住旅游市场发展的契机,积极进行旅游合作,推动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中俄旅游协作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中俄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系统运作机制和培育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其中协作主体、中俄旅游协作领域、中俄旅游形式三个层次构成本文的分析框架。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的一般模式包括:以规划促发展模式、互补协作模式、专项旅游模式和商贸带动模式;空间模式则包括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协作模式。根据协作主体的不同,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的运行机制可分为政府推动运行机制、旅游企业合作运行机制、旅游行业组织支持运作机制、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促进运行机制以及系统模式的协同运作机制。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的培育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政府和市场,即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的培育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主导的诱发需求培育机制和政府主导的引致需求培育机制。 我国要推进中俄旅游协作以及中俄旅游协作系统模式的建立与运作,一方面通过练好内功来提高我国对俄旅游的竞争力,同时营造中俄旅游协作的良好国际氛围和合作形象,从而实现我国在中俄两国旅游协作系统中占据有利地位。
【图文】:

旅游协作,中俄,系统构成


可构造中俄旅游协作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 4.4 所示,在这个模型中,以政策与法制等因素作为中俄旅游协作系统的社会环境,以旅游产品为核心,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旅游交流过程为基本的过程,边境旅游、商贸旅游、中俄风情旅游、生态旅游和特种旅游为主要的形式,凭借着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旅游信息系统的信息的提供、旅游营销的宣传和旅游交通的运送来实现这个过程。以单个要素——旅游基础设施为例,它的完善和发展不仅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还需要旅游企业的投资、需要旅游 NGO 的积极推进和当地居民及其他领域各个行业的支持;而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不仅影响着旅游接待地的接待能力,即旅游者的旅游感知,也同样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旅游企业的发展空间以及当地居民的收益情况等等,,其他要素之间也是如此。两国政府与旅游企业、旅游个体及旅游 NGO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其他要素之间也同样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且复杂的系统结构。这一系统内的各要素紧密合作,必将迎来中俄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F595.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晓娜;黑龙江省边境旅游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