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5 14:26
【摘要】:目前世界旅游业的竞争中心已经转入亚太地区,尤其是这一地带的沿海地区将是竞争的重中之重。福建沿海地区不仅是福建省旅游资源的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沿海旅游资源的集中地区之一。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也是福建省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其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为全省的首位,已经成为福建省旅游业的主体。然而福建沿海地区的旅游开发在经营上还处于分散孤立、各自为政的状态,旅游开发也处于不同的阶段,这就削弱了沿海地区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试图在分析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以此来达到提高沿海地区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接着以上述理论和内容为依据,对福建沿海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对各要素结构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建立适合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福建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分别对应国际、国内和地方三个旅游市场。福建沿海地区客源市场结构应该以国内市场为主,入境市场为辅;各市场分为三个等级:核心市场、基本市场和机会市场。并且通过构建模型方法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预测。福建沿海地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可以分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由相应的产品体系构成。最后通过对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组织过程及模型、区域旅游开发的时序(优先发展地区)、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区域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区域空间关系、旅游中心地(重点发展地区)等的分析来构建一个适合福建沿海地区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一个旅游带、二个旅游增长极(双核型大旅游圈)和三个旅游功能组团来优化沿海地区空间结构。
【图文】:

交通图,政区,旅游空间结构,交通图


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因此构建和优化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是全省旅游业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福建沿海地区政区交通图

双核型,旅游圈,沿海地区,层结构


国内层(飞机、火车、游船直达福州和厦门的大城市)海外层(飞机直航福州和厦门的国家和地区)图6一2沿海大旅游圈空间结构(3)沿海大旅游圈的构建过程福建沿海地区大旅游圈是一定地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发展过程需要历经离散态、聚集态、扩散态和成熟态等4种演变状态.构建福建沿海地区大旅游圈的目标和步骤必须遵循这种发展规律。(l)离散态“九五”末期,福建省沿海地区一些主要旅游城市,如厦门市及其周边地区政府和旅游界人士开始意识到构建闽南旅游圈乃至沿海旅游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只是针对个别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背景、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城市一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想,表现在实际运作中,旅游经济活动分散孤立,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因而,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大旅游圈发展规律和沿海大旅游圈发展的阶段特点,研究确定沿海大旅游圈建设的目标、合理区位、阶段规模;二是对于大旅游圈的主要功能进行规划、培育与引导,对基础支撑系统、城市群结构以及政策、实施组织和反馈机制等进行精心设计。(2)聚集态至2005年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红彬;孙作玉;陈兆燕;;福建省沿海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周维琼;楼嘉军;;主题公园:构建区域旅游新的增长极——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毕丽芳;马耀峰;高楠;;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玉;基于时空特征的福建省滨海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锋;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科学路径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欣;泾川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秀华;闽东北五市旅游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邵yN;宁波市旅游目的地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晶;福建省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7 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楠;山东省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马楠;基于空间结构的辽西走廊区域旅游优化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10 朱彦玲;黑龙江省旅游区位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0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0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