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研究
【图文】:
图1一1地形与旅游活动项目(2)国内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国内在旅游适宜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旅游气候适宜性评价研究刘继韩(1989年)利用特吉旺(Te巧ungwH,,1996)提出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以评价秦皇岛的旅游气候为目的,对秦皇岛、大连、烟台的各月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就舒适指数来看,三个城市从5一9月都是旅游避暑的好时节,7月以大连为最好,秦皇岛只有7月份比较闷热,而烟台在7、8两个月都较闷热;就风效指数比较,三市差异不大,5一9月皆很宜人,只有在5月份时,大连略胜一筹。范业正、郭来喜(1998年)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通过计算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橙澄;;应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J];中外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2 李虹;;武陵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3 杨妮;李小明;问建军;樊雅琴;王顶峰;张昌贵;张红娟;;安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刘宜晋;;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整初探——以蔡阳村生态旅游开发为例[J];大舞台;2011年07期
5 李伯兴;;关于开发红水河生态旅游资源的思考[J];管理学刊;2011年04期
6 冯艳滨;李鑫;;大山包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人鹤共生模式演化分析[J];旅游研究;2011年02期
7 徐胜兰;陈洪德;;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性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8期
8 严贤春;刘晓琴;陈瑶;胥晓;贾文君;;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9 崔世海;;“6521”工程打造“华北明珠”[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19期
10 赖启航;;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宪友;;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耿筱青;陈蓉;;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构想——以称多县为例[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王天辉;;民族文化民俗生态旅游开发的芳草地——扁担山基本情况调查及开发刍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牛亚菲;陈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韩也良;;论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于立新;孙根年;孙建平;;论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郑耀星;林绍华;;论生态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高谦;;武汉城市生态旅游开发浅议[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玉玲;;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和开发构想[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常捷;;类生态旅游:一种注重自然保护的大众旅游[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安丽邋赵冬梅;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开发[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通讯员 吕宣强;全省最大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落户宁陕[N];安康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刘正义;康县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步伐[N];陇南日报;2009年
4 孔祥阜 张向东 丰凯;吴村镇加快山区生态旅游开发步伐[N];济宁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张俊辉;白石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落户汉川马口[N];孝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丽华 通讯员 胡贵军;吴登昌考察佛坪生态旅游开发[N];陕西日报;2010年
7 刘秀青;东武匠村依托生态旅游开发拓宽百姓致富路[N];太行日报;2010年
8 罗田县县长 肖燕梅;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N];湖北日报;2010年
9 袁贵昌;沐川生态旅游开发提速[N];乐山日报;2010年
10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李嵘;退化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祝连波;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彭蝶飞;南岳衡山生态旅游构建及其运筹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汪璇;基于GIS和计算智能的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9年
7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黄茂祝;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赖日文;基于RS与GIS技术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胡粉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刘通;竞合格局中的沙雅胡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萍;基于SWOT分析的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慧欣;可持续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包杉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耿宝江;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房艳刚;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晓东;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余晓青;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0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