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08:45
【摘要】: 目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旅游业是一个对资源和环境严重依赖的行业。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又出现众多矛盾和困境的今天,要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山地旅游又叫山地生态旅游(Mountain Ecotourism),是当今国际旅游发展最快的重要内容。龙门山作为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但区内旅游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却明显优于阿尔卑斯山。虽然“5.12”大地震给龙门山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但同时也增加了一项世界级旅游资源——“5.12地震遗址遗迹”,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论文根据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比分析龙门山地区震前震后旅游资源基础上,评价龙门山山地旅游开发的适宜性,即龙门山资源本底评价和龙门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以突显其发展山地旅游的相对优势。 借助四川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机遇,对比分析国际山地旅游开发典型案例、科学的开发理念和在旅游管理、保护、开发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针对震后龙门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外灾后旅游重建的几个典型,本文最终设计了三个适合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突出地质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山岳型旅游资源。最后则从地震旅游资源的建设方面论述了通过建设地震博物馆等作为旅游资源的永久存在,保证旅游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图文】:
图 2-1 龙门山中段卫星遥感图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特征鲜明。龙门山是仙文化的一个中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是藏羌聚居区;古蜀道及其栈道体系、翠云廊的驿道文化三国文化在汉文化圈中影响力大;世界文化遗产都然的独特水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开辟间商道和官道,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穿越龙门山与茶马古道部分重合;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第二大苏是红色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富集,组合条件优良,世界级品牌众多,是四(见表 2-2)。
2.5 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对比评价“5.12”大地震给龙门山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导致其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进程瞬间停滞。但龙门山地区主体资源依然存在,同时也增加了一项世界级的旅游资源——“5.12 地震遗址遗迹”,完全具备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图 2-2 至 2-5 选取若干在大地震中损毁较大的景点进行地震前后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本文编号:2670637
【图文】:
图 2-1 龙门山中段卫星遥感图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特征鲜明。龙门山是仙文化的一个中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是藏羌聚居区;古蜀道及其栈道体系、翠云廊的驿道文化三国文化在汉文化圈中影响力大;世界文化遗产都然的独特水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开辟间商道和官道,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穿越龙门山与茶马古道部分重合;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第二大苏是红色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富集,组合条件优良,世界级品牌众多,是四(见表 2-2)。
2.5 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对比评价“5.12”大地震给龙门山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导致其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进程瞬间停滞。但龙门山地区主体资源依然存在,同时也增加了一项世界级的旅游资源——“5.12 地震遗址遗迹”,完全具备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图 2-2 至 2-5 选取若干在大地震中损毁较大的景点进行地震前后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龙飞;;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求索;200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吉山;从国外国家公园制度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刘海洋;国家重点公园保护与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丁晓蕾;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7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7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