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旅游生态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2:11
【摘要】: 乡村生态旅游是20世纪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旅游“生态化”进程的加快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新现象,是基于旅游目的地标准而划分的几种旅游类型之一。但从近年发展现状看,由于缺乏规划指导与管理,致使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出现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乡村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安全将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乡村旅游,尤其是怎样做好生态村落的建设将会是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的价值与品味的关键,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而进行的生态村建设应该根据村落的原始地理位置、气候、旅游资源等特征在功能分区、旅游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改造、乡村景观设计、社区参与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瓦窑村为例,运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生态村落建设理论,进行探索性的实际尝试,构建了一种京郊旅游生态村的理想模式,以促进京郊旅游生态村的发展。本篇论文的主要成果体现在: (1)系统总结了国内特别是北京郊区乡村生态旅游的最新成就。 (2)建立了京郊旅游生态村的理想模式,提出了京郊旅游生态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功能分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乡村景观生态设计、旅游服务设施生态化设计和社区参与。 (3)对旅游生态村的理想模式进行了实例应用尝试:以“斑块---廊道---基质”为景观格局模式,通过场地情感培养与分析,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布置与设计,使其在保持乡野风味的基础上具有自然亲近性、生态性和美观性,并构建了“山水融情”的瓦窑村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在庭院、水资源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民居建筑和旧村改造等方面进行生态化设计,并从节能、物质循环和美学原则出发建立相关模式。
【图文】:
反 反馈 馈 (((Feedbaek)))图3一l发送者一讯息一接收者模式Fig3一 1Sender-Message一 ReeeiverCommullieationModel2.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项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它是在整合周边区域旅游要素的基础上,搭建旅游销售平台。本文讲的集散中心为乡村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即乡村旅游的总接待点,用一于合理安排游客量以及外来车辆停靠。作为游客服务,旅游集散中心主要做好上接与卜传一L作 (AccePtandSending):上接为游客的接待与旅游活动安排工作,下传为与农家乐、度假屋等旅游住宿点紧密联系,合理分配游客。旅游集散中心的合理调配有利于控制乡村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从而保持乡村生态旅游的原味。外来车辆停靠点设置是为杜绝随着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外来车辆涌入而一导致乡村宁静环境的破坏与乡村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等现象发生(乡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旅游景区)。车辆停靠点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景观生态安个原则;一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根据以卜原则
京郊旅游生态村模式研究窗等。这些“风水”上的要求往往与当地气候等地理因结合当地的风情特点,满足房主的要求。这种改造方式政策经济支持,乡村生态旅游已有一定基础的村落。力不够强,有没有政府政策在经济等方面的支持的农户本身的承受能力。对于开展生态旅游接待时间不长的农改造最为合适,这种改造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对房屋的宅多为三间房的格局,正中进入为厨房,两侧东西为卧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本文编号:2703066
【图文】:
反 反馈 馈 (((Feedbaek)))图3一l发送者一讯息一接收者模式Fig3一 1Sender-Message一 ReeeiverCommullieationModel2.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项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它是在整合周边区域旅游要素的基础上,搭建旅游销售平台。本文讲的集散中心为乡村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即乡村旅游的总接待点,用一于合理安排游客量以及外来车辆停靠。作为游客服务,旅游集散中心主要做好上接与卜传一L作 (AccePtandSending):上接为游客的接待与旅游活动安排工作,下传为与农家乐、度假屋等旅游住宿点紧密联系,合理分配游客。旅游集散中心的合理调配有利于控制乡村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从而保持乡村生态旅游的原味。外来车辆停靠点设置是为杜绝随着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外来车辆涌入而一导致乡村宁静环境的破坏与乡村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等现象发生(乡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旅游景区)。车辆停靠点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景观生态安个原则;一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根据以卜原则
京郊旅游生态村模式研究窗等。这些“风水”上的要求往往与当地气候等地理因结合当地的风情特点,满足房主的要求。这种改造方式政策经济支持,乡村生态旅游已有一定基础的村落。力不够强,有没有政府政策在经济等方面的支持的农户本身的承受能力。对于开展生态旅游接待时间不长的农改造最为合适,这种改造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对房屋的宅多为三间房的格局,正中进入为厨房,两侧东西为卧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亮;王俊芹;;太行山区生态文明村“涉县石岗模式”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勇;京西郊区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其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梦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3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