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壁画中的高句丽体育文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9.41;G812.9
【图文】:
图 1 舞踊墓歌舞图,在 7 名站作一排的男女歌手伴唱声中,4 名穿长袖花衣,袖对襟塇裙的女子婆娑起舞。3 名男子中间穿插 2 名女子,男子朝向舞队起舞,很像是领舞。舞姿优美而有秩序,展律显现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舞队上方残有一人双阮咸的男子。舞队下方男女 7 人,手足无动作,从面部表情
图 2 长川 1 号墓歌舞图朝鲜平壤一带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歌舞的场面不是很多,我们见到的安岳 3 号舞的场面和风格与集安地区的壁画略有不同。整个壁面只有 4 个人物,3 人在伴 1 人在弹琴,1 人在弹奏阮咸,1 人在吹箫。舞蹈者只有 1 个人,,他的舞姿颇脸部朝向乐队和伴唱者,双手前拱,双脚交叉作舞动状。从舞蹈的动作力度可学习这种舞蹈不仅要有必备的音乐功底,还须强健的体魄(图 3)。图 3 安岳 3 号墓歌舞图高句丽古墓壁画当中的歌舞场面,既反映了高句丽贵族生活享乐的情况,也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鸿鹄;;浅评高句丽东川王[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2 ;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及其关系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王禹浪;王文轶;;大连地区的高句丽山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陆明华;;修炼自己的气度[J];现代养生;2011年15期
5 赵金光;;走进集安[J];学问;2003年07期
6 恩实;;高句丽“使者”、“皂衣先人”考[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7 童岭;;六朝时期“东亚文明圈”民族关系研究的另一种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华建强;;浅析白江之战在7世纪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J];沧桑;2011年04期
9 佚名;;君臣之间[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10 王元林;;东亚壁画墓四神十二辰图像的传播[J];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张明皓;;浅析高句丽古坟壁画中的建筑结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孙文范;;高句丽史的几个问题[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马一虹;;6、7世纪梲棬部族与高句丽关系考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金锦子;;试论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新罗与百济的同盟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宗勋;张暾;;7世纪前期的东北亚政治关系与白江之战[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金成镐;金光熙;;永远的怀念——记姜孟山会长[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10 张玉春;;高句丽、渤海瓦当拓片[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晓林 王忠先;高句丽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N];吉林日报;2004年
2 ;中国“申遗” 今年主打高句丽[N];中国花卉报;2004年
3 董学增;二十世纪高句丽古城研究的力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吉辽;高句丽文明的历史见证[N];中国财经报;2004年
5 邱振刚 余 宁;高句丽,中国又一个世界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帆波;揭开那轻纱一样的历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苏秋罗;世界遗产高句丽[N];河南日报;2004年
8 记者 刘畅 周长庆 马扬 程云杰;高句丽遗存:至今神秘萦绕的世界遗产新成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记者 王强;纪念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集安)2000周年暨第三届全国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N];吉林日报;2003年
10 贺柏平 吴蓉;高句丽申遗成功 带来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2 房奕;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3 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孙力楠;东北地区公元2-6世纪墓葬壁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赵英日;儒学思想对朝鲜半岛医学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王乐;中国境内渤海陶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姜云;韩国风流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伟;古墓壁画中的高句丽体育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爽;高句丽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睿哲;高句丽遗迹出土砖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倩;三到六世纪高句丽外交策略的变化[D];厦门大学;2001年
5 佟士枢;辽宁高句丽山城遗址保护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6 罗冬梅;从宗教信仰看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乐营;论高句丽的自然宗教[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沈英淑;高句丽迁都平壤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9 郑元U
本文编号:271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