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乡土建筑风貌维护与社区旅游
发布时间:2020-06-15 02:05
【摘要】:旅游业大发展将有传统乡土建筑留存的偏远地区纳入到旅游开发的热潮当中。然而,在传统开发模式下的这些偏远地区的发展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这些地区在面临经济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探索这类地区旅游开发、发展的新模式和在此之下的规划和设计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6章。第1章说明了研究的现实意义、阐述了研究的理论背景、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第2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对偏远地区乡土建筑旅游开发的历史;并从经济、居民生活、专业规划和设计及其管理、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对这类旅游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3章简要介绍了社区旅游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及经验,得出社区旅游开发模式适应于偏远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结论。第4章分析了偏远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经济背景,并通过对现有的此类旅游开发模式的剖析,提出了偏远地区“利益共同体”新模式的设想。第5章界定了“保护”及其与之相关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旅游的介入对于偏远地区乡土建筑整体性的影响;并将其放在历史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对中西方建筑遗产保护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旅游发展模式下的偏远地区乡土建筑的“风貌维护”这一概念。第6章分析了社区旅游模式下的规划建筑专家的角色转变,指出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旅游的核心;探讨社区旅游模式下目的地规划层次、景观规划层次、建筑设计层次中应考虑的问题和居民参与的内容。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引发对问题深层次的分析,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是理论研究的终极目的和意义。本文引入了适应偏远地区乡土建筑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社区旅游”新模式,并以此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
【图文】:
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当地人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因为旅游活动的介入而有所改变。(如图2.1)2.2.2游人如织,过度商业化图2.1湘西老司城村一农宅:旅游开发后当地人依然贫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古镇遗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窄窄的石板小路曲折前行,两边是深深的木质窗栅,石桥架在不宽的水巷上,白墙乌顶的民宅映在水中,然而仅此而已。游人们能够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是,几乎所有沿街的房子,都破门开店,八成是卖黝黑的假古董、鲜亮的旅游纪念品、批量生产的印刷画,还有林立的茶馆、饭店、酒肆、时装店……零星的景点完全湮没在其中。”l’“】这里所描绘的是2003年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眼前的周庄。据统计,这个只有0.47平方公里的小镇,挤满了近千家商店。当年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因为偏远
图2.2湘西老司城村新修的水泥步道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有带给这个村子别的什么,倒是修了一条崭新的穿村而过的水泥步道(如图2.2)。它一如继往的寥落,游人稀少。在全国对乡土建筑进行旅游开发热潮之下,有很多这样的村子被当地政府纳入到旅游发展的宏图之中。但是,专家来了,规划作了,可旅游的点金指并没有给这些地方带来人们所期望的种种结果。周庄等江南水乡小镇经过旅游开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恰好填补了长江下游城市密集和发达地区在旅游休闲观光方面的空白,去那里的游客有很大一部分是附近城市群的居民。而大部分的偏远地区却处在地方经济条件并不发达的地带,去那里的本地游客占很少的比例,导致这些地方的旅游事业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
本文编号:2713721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
【图文】:
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当地人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因为旅游活动的介入而有所改变。(如图2.1)2.2.2游人如织,过度商业化图2.1湘西老司城村一农宅:旅游开发后当地人依然贫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古镇遗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窄窄的石板小路曲折前行,两边是深深的木质窗栅,石桥架在不宽的水巷上,白墙乌顶的民宅映在水中,然而仅此而已。游人们能够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是,几乎所有沿街的房子,都破门开店,八成是卖黝黑的假古董、鲜亮的旅游纪念品、批量生产的印刷画,还有林立的茶馆、饭店、酒肆、时装店……零星的景点完全湮没在其中。”l’“】这里所描绘的是2003年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眼前的周庄。据统计,这个只有0.47平方公里的小镇,挤满了近千家商店。当年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因为偏远
图2.2湘西老司城村新修的水泥步道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有带给这个村子别的什么,倒是修了一条崭新的穿村而过的水泥步道(如图2.2)。它一如继往的寥落,游人稀少。在全国对乡土建筑进行旅游开发热潮之下,有很多这样的村子被当地政府纳入到旅游发展的宏图之中。但是,专家来了,规划作了,可旅游的点金指并没有给这些地方带来人们所期望的种种结果。周庄等江南水乡小镇经过旅游开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恰好填补了长江下游城市密集和发达地区在旅游休闲观光方面的空白,去那里的游客有很大一部分是附近城市群的居民。而大部分的偏远地区却处在地方经济条件并不发达的地带,去那里的本地游客占很少的比例,导致这些地方的旅游事业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颖;镇边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庆庆;地域资源视角下新疆乡土聚落营造体系类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萌;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旅游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王茂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怡;乡土环境中的建筑文化遗产保存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高娜;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黄炜;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村落更新改造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
8 李生英;新疆生土建筑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陈家卫;基于社区参与的三亚西岛旅游开发利益与实现路径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吕秦;地域资源约束下的新疆于田旧城区营造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3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1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