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

发布时间:2020-06-15 04:10
【摘要】: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至太行山,北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北坡,主要包括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河南和河北8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地区,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 当人类的历史演进到公元前3500年前后,全面覆盖黄土高原的西阴文化解体了,代之而起的是面貌各异的诸考古学文化的割据局面。经过大约近800年的动荡和重组,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支富有生命力的考古学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生成了。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崛起,结束了黄土高原的割据时代,开创了又一个统一的时代。 本文借用自然地理的概念,结合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现象,将仰韶晚期的黄土高原划分五个考古学文化区,即:渭河盆地文化区、陇西盆地文化区、河套盆地文化区、汾河盆地文化区、伊洛盆地文化区。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大司空文化在自然地理上虽然不属黄土高原,但在谱系上却与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有着亲缘关系,所以本文也将其纳入研究范畴。 本文从考古层位学的分析入手,通过类型学的分类和排序,对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50余处典型遗址及50余个典型单位进行逐一地梳理,最终实现了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分期。仰韶晚期作为一个时代,其在黄土高原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期为出现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是发展期,第四期是结束期,第五期是与龙山时代的交替期。小口尖底瓶是黄土高原仰韶晚期诸遗存的最典型的器物,与仰韶晚期时代相始终,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清晰的演变规律,即口沿由退化重唇口到平唇口再到喇叭口,领口由直而开张,瓶颈由弧长而直长再到弧短,肩部渐宽,器身由瘦长而肥短,器底由尖而圆再钝,器表由施细绳纹而施篮纹或偶见方格纹和彩色图案。通过对以小口尖底瓶和夹砂绳纹罐等器物组成的陶器群的演变趋向的研究,揭示出诸考古学文化遗存在仰韶晚期时代有着同步发展规律和阶段性变化特征。 本文对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年代学研究是通过考古层位学、考古类型学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分析实现的。通过对数十处遗址的有意义的叠压打破关系的全面检索,结合典型单位出土器物的形态花纹分析,得出另人信服的诸仰韶晚期遗存晚于西阴文化(并且两者的年代没有重叠)、早于诸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各文化区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不一)的结论,更进一步对诸仰韶晚期遗存之间的相对年代进行了一一的判定,明晰了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关系。通过对大量的碳十四测年数据的详尽分析,得出了对诸仰韶晚期遗存的绝对年代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仰韶晚期时代的绝对年代范围估定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在对黄土高原诸仰韶晚期遗存的时空框架有了界定,并对诸遗存间的谱系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本文全面检讨了诸仰韶晚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对命名繁多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名称进行了清理,在遵循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提出规范的名称。同时,在对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文化性质的考察过程中,发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因素单一的遗存,一类是包含两种以上文化因素的遗存,以现有的概念“文化”和“类型”分别称呼。谱系归类后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宇翔;;凉城赋[J];内蒙古林业;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发源;;数字高程模型(DEM)在黄土高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毅荣;姚玉璧;李耀辉;;中国黄土高原降水格局[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王仁湘;;仰韶文化人口与社会研究检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胡谦盈;;石兴邦与仰韶文化——西安半坡仰韶遗址发掘的学术意义[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程积民;万惠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依据与调控机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周晓红;赵景波;;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恢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纪翠玲;齐清文;何建邦;池天河;;分形技术在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三维表达中的应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吴耀利;;石兴邦先生与前仰韶文化[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姚玉璧;李耀辉;王毅荣;张秀云;李耀邦;魏锋;;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汪习军;;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指导黄土高原生态修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 秦永军 李全立;河南周口迄今发现的裴李岗、仰韶文化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杨胜;仰韶文化的发现[N];民主协商报;2005年

3 侯建光;厚重河南 品位仰韶[N];河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代广 通讯员 尤全学;仰韶国陶酒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N];经理日报;2009年

5 ;“文化是仰韶的内在气质,同时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工艺”[N];经济视点报;2009年

6 王 勇;“仰韶”改制悬念[N];经济视点报;2005年

7 孟西安;西安发现仰韶晚期大型聚落[N];西部时报;2004年

8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明琴;河北省廊坊地区首次发现仰韶文化遗存[N];光明日报;2009年

9 张军 孙太e

本文编号:271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1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