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00:17
【摘要】:蜻蜒眼式玻璃珠最初于春秋末战国初在中国出现,战国中期后,出土数量与出土地点大大增加,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楚文化范围内,其中以两湖为甚。结合文献与玻璃珠的化学成份分析,早期玻璃珠应为舶来品,最有可能经南亚走云南而来进入楚地,以及从北方草原首先进入山西这样两条道路来到中国。随着镶嵌玻璃珠的传入,楚人旋即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生产出独具特点的铅钡玻璃,蜻蜒眼式玻璃珠迅即风靡楚国。到秦汉时期,蜻蜒眼式玻璃珠随着楚文化的整体消失而走向衰落,并于西汉初年消失。从蜻蜒眼式玻璃珠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看到楚人传统习俗逐渐丧失而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与秦汉文明融为一体的过程,以及异质文化传人中国后的演变历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75
本文编号:2715219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7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汤洪;;从丝路看屈辞外来文化的可能性[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洪;屈辞外来地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意愿;战国西汉时期带框牌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5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1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