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论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06 21:59
【摘要】: 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展开,“留住手艺”的呼声越来越响。高呼者激情澎湃,而在实施时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选择南京云锦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课题。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元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织锦的集大成者。本课题从云锦的历史、织造工艺、艺术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云锦技艺口诀等方面研究云锦艺术传承,从云锦业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云锦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对云锦传承与发展的探索,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南京云锦的相关概念、产生背景,介绍云锦品种及其织造工艺。第二部分,分析云锦的艺术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云锦技艺口诀。第三部分,探讨了云锦的发展演变,分析云锦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云锦的发展思路、方法。第五部分,基于对南京云锦的研究,上升至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523.1
【图文】:

织金,衣料,花纹,轮廓线


库缎库缎”又名“花缎”,或者“摹本缎”(见图 1-1)。它原是清代御用“贡品”,以织成后输匹库”而得名,包括: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和妆彩库缎纹设计,用“团花”居多。生产时,根据成件衣料所需的长度,把它织成段料。还有一种样式,把花纹设计安排在衣服穿着时显眼的几个主要部位(如前胸、后背、肩部、袖面、式完整的成件衣料;制作时,只要按式剪裁,即可缝制成衣,花纹的布列,非常妥适而恰料,民间作坊通常叫它为“袍料”。织金织金”,即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见图 1-2)。织金的纹样设计,要求花满地少,料,充分发挥显金效果。传统的织金图案,多采用花纹单位较小的小花纹样。在满金地上勾画出花纹的轮廓线条来。这种阴纹的轮廓线条,既是图案花纹的具体形象,又是满地金,设计构思非常巧妙。这种巧妙的设计手法,使价值贵重的真金线在织物的正面得到了充最大限度的显金效果。传统织金织物的纹样有:“曲水纹锦”、“冰梅锦”、“串菊锦”等。要是用于镶滚衣边、帽边、裙边和垫边等。

纹织,云龙


库缎库缎”又名“花缎”,或者“摹本缎”(见图 1-1)。它原是清代御用“贡品”,以织成后输匹库”而得名,包括: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和妆彩库缎纹设计,用“团花”居多。生产时,根据成件衣料所需的长度,把它织成段料。还有一种样式,把花纹设计安排在衣服穿着时显眼的几个主要部位(如前胸、后背、肩部、袖面、式完整的成件衣料;制作时,只要按式剪裁,即可缝制成衣,花纹的布列,非常妥适而恰料,民间作坊通常叫它为“袍料”。织金织金”,即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见图 1-2)。织金的纹样设计,要求花满地少,料,充分发挥显金效果。传统的织金图案,多采用花纹单位较小的小花纹样。在满金地上勾画出花纹的轮廓线条来。这种阴纹的轮廓线条,既是图案花纹的具体形象,又是满地金,设计构思非常巧妙。这种巧妙的设计手法,使价值贵重的真金线在织物的正面得到了充最大限度的显金效果。传统织金织物的纹样有:“曲水纹锦”、“冰梅锦”、“串菊锦”等。要是用于镶滚衣边、帽边、裙边和垫边等。

织金,绿地,花缎,花纹


妆花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也是最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提花丝织。明代《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抄家的大批丝织物中,有很多“妆花”名目的丝织物,如“罗”、“妆花纱”、“妆花},”、“妆花绢”、“妆花锦”等等。妆花缎”,是在缎地上织出五彩缤纷的彩色花纹,色彩丰富,配色多样。以四则花纹单位例:在同一段上横向并列有四个连续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完全一样。由于运用花盘织的妆彩技法,四个单位的花纹配色可以不相类同,充分显示了妆花织物妆彩工艺的花缎匹料一般应用四则和二则花纹单位较多,用彻幅大花纹样的也不少,如“大云龙”、“大凤莲”等,配色浓艳强烈、气魄非凡的典型云锦妆花织物。这种彻幅的和二则的大花纹花织物中非常多,在其他地区生产的锦缎中,却是极为少见的。花缎的用途,过去多用做冬季的服装、帐子、帷慢和佛经经面的装潢等,一般是织成匹料剪两代的妆花织品,很多是以“织成”形式设计和织造的,如龙袍、蟒袍、桌围、椅披、伞彩织佛像等等。到目前为止,这种妆彩技法变化自由的特点,电力织机还不能代替。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建君;郭冬冬;张功翠;;关于南京云锦商业推广模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耿晓雯;论中国设计艺术的恒常与流变[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克龙;东方艺术之花—都锦生织锦艺术探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玲玲;鲁锦艺术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4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44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