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0:24
【摘要】: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乡村旅游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人才匮乏、缺乏有效保护措施等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对新疆乡村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提升新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在乡村旅游概况回顾和深度开发理论探讨基础上,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对策。 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并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 第二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对乡村旅游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的发展模式和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理论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将体验经济理论、昂普(RMP)理论、文化营销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支撑,论证其在理论上的适宜性。最后,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构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体系。 第四部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深度开发的优势及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例,对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在杜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和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整个景区深度开发的思路。 第六部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针对新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议,为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出谋划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本文编号:2757220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友;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启动模式研究——以四川华蓥市旅游发展为例[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3 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4 江华;开发旅游农业大有可为[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1期
5 杨兆萍,刘默然;新疆观光农业类型、发展格局与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6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殷平;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10 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275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5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