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宝古镇休闲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7:33
【摘要】: 都市休闲街作为一种新型旅游目的地已在世界上蓬勃发展了许多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大城市都纷纷建设自己的都市旅游休闲街。可以这样说,国内有多少大中城市,就有多少都市休闲街。都市休闲街大都依托所在城镇背景进行开发和建设,在自身获得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城镇旅游业和地方的发展,对强化所在地区的市场认知形象,以及保护和发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休闲街和当地城镇互动发展之间已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辩证关系,而对都市休闲街和当地城镇的彼此依存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 七宝古镇休闲街是在具有江南古镇背景的七宝古镇城镇化建设开发中体现的典型实例,休闲街和古镇发展的互动影响非常显著。本文以上海七宝古镇休闲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和重点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都市休闲街及七宝古镇发展情况总结;第二,七宝古镇和都市休闲街的相互作用分析;第三,两者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四,都市休闲街及七宝古镇互动发展的目标及对策。整个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良性互动这几个切入点来全面深入剖析上海七宝古镇休闲街这一案例,进而由特殊到一般,得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都市休闲街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背景介绍,对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以及七宝古镇休闲街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和概括。第三章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七宝古镇休闲街的客源市场结构、游客行为倾向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围绕资源、市场、品牌、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与休闲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五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休闲街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7
【图文】:
上海七宝古镇休闲街研究图2一1资料来源:阂行区七宝古镇区域关系图《上海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图》,上海市测绘院,2007年3月出版2.建置沿革七宝古镇,有史可据己逾千年初见于后汉,形成于北宋。宋初七宝寺迁入,镇以寺为名。又传镇有金字莲花经、神树、永来钟、飞来佛、金鸡、玉筷、玉斧七件“宝”而得名。因棉纺织业的发展鼎盛于清明,成为沪西四乡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为上海西南重镇。从《蒲溪小志》看:宋初七宝镇得名后,仅指蒲汇塘以北区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属华亭,元十五年改为松江府。元二十九年割华亭县为上海县,这时,七宝镇又属上海县。到明太祖洪武时,松江府管辖华亭、上海两县,明嘉靖二十一年,又割华亭、上海分置青浦县,此时,七宝镇又属青浦县。到明万历元年,以蒲汇塘和横沥河为界,七宝镇分属华亭,上海、青浦三县分治。具体分设为南为娄县,北为青浦,过横沥河为上海县。虽然三县分治,但七宝镇的地域划分在明代已十分明确。东到横径(现新径港),西到小沫港,北到观音堂(沪青平公路),南到顾司徒庙(顾戴路)。这一镇域历经几百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明、清两代为何会一镇三治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七宝在明清两代己是经济发达,赋税倚重之地了。《蒲溪小志》云:“田赋百万
七宝镇是“北宋遗存”下来的千年古镇。从后汉到宋初是七宝镇的形成时期,宋初七宝镇“因寺得名”后,进入了一个发展期,明清两代是七宝镇的繁荣期,从图2一2可见当时的繁荣程度。亩年道七镇清光间宝图甲才箕套奏.龚哭连…二矛臼玄:件下系奋刁...沮洲.月.....、.斗
本文编号:275916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7
【图文】:
上海七宝古镇休闲街研究图2一1资料来源:阂行区七宝古镇区域关系图《上海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图》,上海市测绘院,2007年3月出版2.建置沿革七宝古镇,有史可据己逾千年初见于后汉,形成于北宋。宋初七宝寺迁入,镇以寺为名。又传镇有金字莲花经、神树、永来钟、飞来佛、金鸡、玉筷、玉斧七件“宝”而得名。因棉纺织业的发展鼎盛于清明,成为沪西四乡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为上海西南重镇。从《蒲溪小志》看:宋初七宝镇得名后,仅指蒲汇塘以北区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属华亭,元十五年改为松江府。元二十九年割华亭县为上海县,这时,七宝镇又属上海县。到明太祖洪武时,松江府管辖华亭、上海两县,明嘉靖二十一年,又割华亭、上海分置青浦县,此时,七宝镇又属青浦县。到明万历元年,以蒲汇塘和横沥河为界,七宝镇分属华亭,上海、青浦三县分治。具体分设为南为娄县,北为青浦,过横沥河为上海县。虽然三县分治,但七宝镇的地域划分在明代已十分明确。东到横径(现新径港),西到小沫港,北到观音堂(沪青平公路),南到顾司徒庙(顾戴路)。这一镇域历经几百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明、清两代为何会一镇三治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七宝在明清两代己是经济发达,赋税倚重之地了。《蒲溪小志》云:“田赋百万
七宝镇是“北宋遗存”下来的千年古镇。从后汉到宋初是七宝镇的形成时期,宋初七宝镇“因寺得名”后,进入了一个发展期,明清两代是七宝镇的繁荣期,从图2一2可见当时的繁荣程度。亩年道七镇清光间宝图甲才箕套奏.龚哭连…二矛臼玄:件下系奋刁...沮洲.月.....、.斗
本文编号:2759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5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