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旅游开发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7
【图文】:
青岛市民主要通过电视媒体、报纸介绍和亲友介绍获得城郊旅游信息,其次为通过互联网、旅行社和旅游宣传手册,其余还有通过其它途径来获得(如图5.2)。这说明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仍然易于为青岛市民所接受,但是随着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和口碑效应值得重视。图5.2青岛市民城郊旅游信息感知途径从图53中可以看出,观光类旅游活动仍然是青岛市民郊区出游的首选,其余依次为健身运动、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其中参与性活动在青岛市民的活动谱中所占比重非常明显(如图53)。这对城郊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市场导向性。图5.3青岛市民城郊旅游活动类型选择5.5青岛市城郊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5.5.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汀18972一2003),青岛市城郊旅游资源主要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七大类,包括山岳地、火山与熔岩、岸滩、奇特与象形山石、瀑布、温泉、古城遗址等27种基本类型(如表5.3)。
青岛市民主要通过电视媒体、报纸介绍和亲友介绍获得城郊旅游信息,其次为互联网、旅行社和旅游宣传手册,其余还有通过其它途径来获得(如图5.2)。明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仍然易于为青岛市民所接受,但是随着通讯和互联网技发展,网络营销和口碑效应值得重视。图5.2青岛市民城郊旅游信息感知途径从图53中可以看出,观光类旅游活动仍然是青岛市民郊区出游的首选,其余为健身运动、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其中参与性活动在青岛市民的活动谱中所重非常明显(如图53)。这对城郊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市场导向性。
图5.4青岛城郊旅游圈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5.5.2.4专项旅游资源丰富,专项旅游产品独具特色青岛专项旅游丰富多彩,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还有度假健身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民俗游、国际航船游、海上垂钓游、青少年修学游以及商务、体育旅游等。5.5.2.5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产品的培育和发展滞后。对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君;;选择讴歌的A尚圈层[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1年08期
2 ;礼献亚洲顶级财富圈层——北京财富公馆·御河城堡品读实录[J];安家;2011年09期
3 张书亭;;略论农家乐旅游点的大科普特质[J];村委主任;2011年02期
4 王武科;张凌;胡东海;;宁波市三江片区工业用地时空演变分析[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5 ;奥体中心地区(含广氮地区):东部生态城,宜居新天地[J];房地产导刊;2011年07期
6 ;G3让钻石更璀璨 建发房产G3高端住宅体系暨品牌发布会盛大启幕[J];厦门航空;2011年08期
7 董翊明;孙天钾;陈前虎;;基于“4E”模型的经济适用房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与研究——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8 周天星;;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相关问题分析[J];综合运输;2011年07期
9 李孟君;;产业综合体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1年16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宏继;郭旭;孟杰;;寒地城郊旅游区休闲空间环境建设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雨;刘顺伶;;基于客源市场调查的上海城郊旅游发展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3 杨建飞;;西部高科技园区的圈层球形结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董树谦;薛霆哠;傅容珊;;地球内部圈层的耦合及其对地球自转的影响[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卢耀如;;地球圈层运动与自然灾害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黄乘利;廖新浩;;地球内部形变场剖面与圈层间的刚性转动[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鸥;杨艳茹;;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圈层布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瑶琪;许晓霞;王鹏;;地球圈层分异与体积膨胀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陈之荣;;地球的最新圈层——人类圈[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何雨;刘顺伶;;基于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上海城郊旅游发展模式探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郁鸿胜;建立行程3小时的交通圈层[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通讯员 段正祥;晋宁“三圈层”圈定发展方向[N];昆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康庆;看!二圈层之变[N];成都日报;2011年
4 苏洪宇;密切关注城郊旅游的态势[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关;豪宅直面圈层营销审美疲劳[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6 周强 本报记者 康庆;数字化城管系统 年内全覆盖二圈层[N];成都日报;2009年
7 记者 康庆;数字化城管开始进入成都三圈层[N];成都日报;2009年
8 市报道组 刘学文;富阳激活城郊旅游经济[N];浙江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钟文;今年上半年新引进工业重大项目三圈层占了近一半[N];成都日报;2011年
10 ;2009年度“成都综合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揭晓[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盛标;城市群产业圈层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董晓霞;果蔬购销、地理区位与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朱季康;黄崖山事件与太谷学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陈书平;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周国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宗;城郊旅游开发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大学;2004年
2 王林;中国城郊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玲;上海城郊旅游时空分异及其优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玉晔;中国现代税收文化的塑造[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孟明浩;城郊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6 秦金瑜;南昌城郊旅游客行为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名虎;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维秀;上海城郊旅游开发战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艳;长沙市城郊旅游潜在市场及其开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丽丽;SNS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0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6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