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1:17
【摘要】: 年画,衍生于中国民众的风俗信仰,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中国文化原生态的特征,在中国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年画的研究多为通史类,但是从民间木版年画人物的造型及图像角度研究的却较少,特别是针对女性人物图像。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期,女性人物图像在此期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民间木版年画不仅发挥着自身年俗的价值作用,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从历史变迁、地域风格及图像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揭示其所隐含的文化价值。 女性人物图像在清代民间木版年画中大量出现,与清代各个历史分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地域影响而呈现不同的风格。尤其到清末,随着外交、军事的急剧变化及维新思潮的出现使民间木版年画的表现内容对社会巨变的自觉性意识体现得更为强烈。女杧人物图像的题材由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女子求学、学堂演武,由温雅仕女到战场巾帼,由年画中的依附形象到独立品格,这些转变显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但从女性形态造型语言来看,当时众多民间木版年画却依然呈现出女性奉守颁首躬身的谦卑姿态和三从四德的观念,说明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对女性卑微姿态和地位的思想意识仍根深蒂固,这反映了一个时代风貌及思想的变迁,具有历史意义。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的女性人物造型因创作发展需要,民间创作者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多元融汇,兼容并包,打破传统固有模式的束缚,在保持自身民间艺术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吸收适合自身发展的外来技术与艺术特色,这对我们今天艺术创作者在对待自身母体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9.4
【图文】:

格言,朱子,思想,载体


精神面貌、物质条件等各种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期间女性人物突出现象。2.1清代初期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朴是售章之祖宗琳明末,满族清军入关,明朝汉族政权覆灭。在经过20多年的民族斗争,直至清康熙年间,战乱才逐渐得以平息。清初,为了巩固满族统治的新政权,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定民生的政策,并通过学习汉族文化、奖励文学创作、注重吸收外来科学文化等方式逐渐使满汉融合,促使社会得以稳定。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教育,顺治年间,沿用明制,皇帝颁布了《谕六》“一、孝顺父母;二、尊敬长者;三、和睦邻里;四、教训子孙;五、各安生理: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


《谕六》

仕女,天津,短版,木版年画


众的形式遍布于民间。另外,因清初连年战争导致人口降低,田地荒芜,急需劳动力,而作为生息繁衍的重要角色女性形象大量出现在木版年画中,如《莲生贵子》《榴开百子》《仕女戏婴》(图3)等以及反映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女弈棋》《熙朝名绘》《清音雅奏》等,此类题材多以“上应天理、下合人伦”为主,贯穿中国自古以来于万事万物讲求叭和”字的精神。竹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此时的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也在这种”和,’的思想之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另外,明代晚期十竹斋的木版水印是中国版画的辉煌成就之一,其十竹斋主人胡正言的“短版”套色木刻水印技术对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功绩。短版的发明使版画走向彩色多版套印的时代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亚奴;木版年画中的女性人物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李雯君;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装饰语言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0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60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