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8:08
【摘要】: “科学旅游”、“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 在“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和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以及“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从探讨生态旅游的本质与研究进展入手,对河流、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深入阐述;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详细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结合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以功能分区、轴线发展为核心的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设计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系列,并提出了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设想。 通过研究认为:在南洞庭湖湿地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加强湿地保护,进一步发挥湿地综合效益的有效方式。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原则,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要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从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利益相关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和管理。南洞庭湖面临一系列来自内部的问题和来自外部的挑战,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确定湿地持续利用机制,开展综合治理,避免湿地退化和消失。环洞庭湖经济圈是湘北重要的经济地域综合体,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和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相结合,建立大旅游观念,进行跨区域联合,实现合作各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的局面。 南洞庭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存在时代必然性、市场可行性及工作紧迫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地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必须走大旅游、大市场、大生态的路子,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乃至长江中下游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图文】: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区示意图
黔林.水体图3一 3As丁〔R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图 F19.3一 3ASTERremotesens1ng1andusee1ass1f1eat1on(3)分类结果统计研究区范围不包括未分类的像元,因此在统计结果时将其排除在外,对分类图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3一2和图3一4。由表3一2和图3一4得知,研究区的总面积为3,162,843,448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36
黔林.水体图3一 3As丁〔R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图 F19.3一 3ASTERremotesens1ng1andusee1ass1f1eat1on(3)分类结果统计研究区范围不包括未分类的像元,因此在统计结果时将其排除在外,对分类图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3一2和图3一4。由表3一2和图3一4得知,研究区的总面积为3,162,843,448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36
本文编号:2762771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图文】: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区示意图
黔林.水体图3一 3As丁〔R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图 F19.3一 3ASTERremotesens1ng1andusee1ass1f1eat1on(3)分类结果统计研究区范围不包括未分类的像元,因此在统计结果时将其排除在外,对分类图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3一2和图3一4。由表3一2和图3一4得知,研究区的总面积为3,162,843,448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36
黔林.水体图3一 3As丁〔R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图 F19.3一 3ASTERremotesens1ng1andusee1ass1f1eat1on(3)分类结果统计研究区范围不包括未分类的像元,因此在统计结果时将其排除在外,对分类图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3一2和图3一4。由表3一2和图3一4得知,研究区的总面积为3,162,843,448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3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光;八岔岛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慧芬;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2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6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