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11:59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是把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消耗的各种资源和废弃物吸收,用被人容易感知的面积来表述,从而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旅游需求和环境影响的理解,以评价景区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选取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3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根据旅游者的生态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森林公园内旅游生态足迹、本底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及动态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总体生态足迹为1381.897hm~2,均衡后总体生态足迹1626.013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在总体生态足迹中占88.67%,均衡后旅游生态足迹占90.6%。从生态足迹总量上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占绝对优势。 2、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旅游生态足迹分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和娱乐6个方面,总计1473.020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167hm~2,旅游餐饮的生态比重最大,占26.00%。与其他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处于较高水平。 3、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152.993hm~2,人均本底生态足迹0.654hm~2,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同类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比黄山和青城山低,分别是黄山的47.9%,青城山的31.68%;比庐山高,是庐山人均生态足迹的1.85倍。 4、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生态容量为33494.714hm~2,除去生物多样性保护12%,可利用生态容量为29475.349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为125.963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该区域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与本底生态足迹的“叠加”)的186.86倍。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庐山573倍;是黄山市100.6倍;是青城山152.6倍,表明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5、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11607元·hm~(-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高于同类景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平均生态效率为10515元·hm~(-2),旅游生态效率是平均生态效率的1.1倍。 6、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8.84×10~4人次,人均逗留2.12d,游客人次是本地居民的172.3倍,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年度转化,其值为6.096hm~2,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9.32倍,表明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活动的开展,是影响景区旅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加大,游客数量将会继续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景区对资源的消耗必将进一步增大,使该区域对其他地区的资源依赖性增强。因此,提高自然资源的储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态效率,改善现有粗放经营模式,合理规划、开发,是促进景区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X22
【部分图文】:
Fig3.5犯 FPer-eaPitaandBackgroundEFPer-eapitacontrast天数仅为本地居民人均逗留天数的5.8%,态足迹小于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如图3.4,4.3生态容量动态占用生态足迹相差最大。由此说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将会占据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共接待旅游游客8.84、104人次,游客平均逗留天数为2.12d,日平均旅游游客是本地居民的2.19倍,但旅游游客人均逗留故以人均生态足迹比较
本文编号:2808517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X22
【部分图文】:
Fig3.5犯 FPer-eaPitaandBackgroundEFPer-eapitacontrast天数仅为本地居民人均逗留天数的5.8%,态足迹小于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如图3.4,4.3生态容量动态占用生态足迹相差最大。由此说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将会占据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共接待旅游游客8.84、104人次,游客平均逗留天数为2.12d,日平均旅游游客是本地居民的2.19倍,但旅游游客人均逗留故以人均生态足迹比较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艳之;石登荣;鹿亚楠;陈佳佳;;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评价[J];旅游纵览;2011年06期
2 黄继华;;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与评述[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小玲;基于生态足迹的醴陵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露;基于生态足迹法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8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0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