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9:48
拉祜族是云南省15个特有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之一;历史文化丰富,极具民族特色。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对拉祜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贯穿始终。近年来,云南省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拉祜族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借助民族旅游来振兴拉祜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改变落后的社会面貌,推动拉祜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拉祜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状况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拉祜族人民发展繁荣的大事,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的大事。因此,加强对拉祜族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以此来指导拉祜族聚居的各县市的旅游开发建设,将拉祜族文化旅游开发引向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改变拉祜族聚居区落后的社会面貌(特别是落后的经济面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写作采用个案研究,以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作为研究对象。澜沧县拥有丰富完整的拉祜族历史文化资源,但其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这一个案的研究,不仅对澜沧县,同时也为云南其他拉祜族聚居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本文分为前言、五个部分及结论: 前言,主要是论文的研究缘起、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的分析、阐述及本文的创新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介绍拉祜族及澜沧县的基本概况; 第二部分,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澜沧县拉祜族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第三部分,对澜沧县拉祜族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进行客观分析,总结澜沧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第四部分,指出澜沧县拉祜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对如何开发澜沧县拉祜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构想; 第五部分,为实现澜沧县拉祜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提出开发过程中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结论,这是通过对论文研究最后的总结。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
本文编号:2821150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新;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测算与管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陆军,潘善环;多维视野中的民族旅游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3 杨昌儒;浅论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徐红罡,田美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初探——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5 罗永常;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6 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7 卢天玲;王挺之;;论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方式[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8 李南;;贵州民族文化旅游浅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9 王晓军,张惠鲜;壮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刍议——以桂西南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10 袁少芬;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821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2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