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楚系铭文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7:41
   楚系铭文是指铸刻在楚国或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其它诸侯列国所铸造的青铜器上的文字,据现有出土资料,其起止时间上承西周中晚期,下迄秦灭楚之际,延续时间达六七百年之久。楚系铭文作为两周铜器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原北方铜器铭文相比较而言,因其自身特有的风格而成为中国南方文字的典型代表。在今天对先秦文化进行分区、分域研究曰益深化的学术热潮中,楚文化研究已被推向纵深领域,作为楚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楚系铭文研究也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楚系铭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综合考订、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对以往有关楚系铭文研究情况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从铭文著录、文字考释、分期断代、铭文风格等多个方面,按时间先后分北宋至乾嘉、晚清、民国、建国以来至今四个时期对其研究状况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每个时期的研究重点、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不足之处作了一一评述。对楚系铭文的研究概观所进行的历时性考察,从宏观上再现了其研究层累、递进的过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在今后开展楚系铭文研究中应亟待加强的六个问题,本文写作的目的也正是对其中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二、楚系铭文的收集与整理是楚系铭文研究的最基础性工作,对其研究的深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字的考释与断代则是其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充分利用考古材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以往一些诸如樊器等认为是楚系之器予以剔除,将书也缶等以往认为是非楚系之器予以补录,加之新录近年来出土的楚系器共归纳楚系铭文153号(组):对每器的疑难文字作了综合考释,或者对旧说作一一辨析,或者对认同观点提供补正材料,或者对一些文字给予 重新释读,力求使全铭释读起来文从意顺;同时充分运用器形、纹饰、器类组 合、字形特征等各方面知识,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对每器的年代进行断代,并 按西周中晚期,春秋早、中、晚期(每期又大致分早、中、晚三段),战国早、 中、晚期对所有器物按时代早晚先后进行编年排列,力求将每器的年代定在相 对狭小的年段内。在器物断代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如黝钟等诸多器物的年代 作了重新考订。此外,在楚系铭文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常遇到一大批诸如“申 公”、“邓公”、“许公”之类铭文的铜器,对于其国别往往容易引起学术界的争 议,即到底是其灭国前还是被楚所灭后所置县尹之器意见不一,这给楚系铭文 的甄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根据器形、纹饰和字体特征,结合有关该 国的存亡时间和历史地理等文献记载,作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出其中一部分器 物楚文化因素较为显著,应为楚县县公器的结论,将之归为楚系铭文之列。在 此基础上,从三个层面对楚系铭文的地域特征作了归纳分析,从中可以清晰地 看到楚系铭文与他系铭文的区别。 三、.铜器铭文字体随时代的推进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演进虽比较缓慢, 但在不同的时段进行通观,其时代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即一时代有一时代之 风尚。据此,笔者专以字形字体等为标准,对楚系铭文作了分期研究,将之分 为四期五段,即第一期(西周中晚期至两周之际),为楚系铭文的沿袭期,第 二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为楚系铭文过渡期,第三期(公 元前600年左右至公元前380年前后),为楚系铭文的特色期,第四期(公元 前380年至楚灭国之时),为楚系铭文的衰退期,其中又将第三期分为早中晚 三段,第四期分为早晚两段,并对每期每段的字形字体特征作了初步归纳。据 铭文字形字体特征所作的分期分段能基本与据器形、纹饰、器类组合等所作断 代相吻合,这说明其可作为铜器断代的一个客观标尺,对铜器断代有较重要的 参考价值。 四、楚系铭文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其字形构造也在进行着逐渐的改变, 本文从简化、繁化、异化及分化等几个角度,对楚系铭文字形的演变方式作了 较为系统的归纳,从中可以发现,其演变方式既遵循着中国古文字演变的一般 规律,同时又有楚系铭文自身的一些特征,以致形成了大量唯楚所见的独特形 体,这一方面印证了楚系铭文来源于商周金文,是同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楚 系铭文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循规蹈矩,体现楚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这种异流文化是极为多姿的。此外,还对楚系铭文字形演变与简帛、印玺文字 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受后者的影响是其为深远 的。 五、兵器铭文是楚系铭文的大宗,对于楚国兵器铭文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 文化基因,学术界较少探讨。文章从楚与它国兵器铭辞、楚兵器与礼乐器铭辞、 楚兵器不同器类铭辞三个方面作了初步比较,从中归纳了楚兵器铭文的一些基 本特征及其所体现的楚文化与它国文化之间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影响,这进一步 说明了异域文化之间的文化互动性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以上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由于笔者学识十分有限,在具体论述中有诸多 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专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使后学学业日后得以提高! 关键辞:楚系铭文汇释分期断代形体演变兵器铭辞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K877
【文章目录】:
绪论 楚系铭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北宋至乾嘉时期的楚系铭文研究
    二、晚清时期的楚系铭文研究
    三、民国时期的楚系铭文研究
    四、建国以来至今的楚系铭文研究
    五、日后研究中应着重加强的几个问题
    六、本文写作的目的及运用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楚系铭文综考
    一、楚系铭文汇释及年代考订
    二、楚系铭文特征略论
第二章 楚系铭文分期研究
    一、一期
    二、二期
    三、三期
    四、四期
第三章 楚系铭文字形演变方式研究
    一、简化
    二、繁化
    三、异化
    四、分化
第四章 楚国兵器铭辞综析
    一、楚与它国兵器铭辞之比较
    二、楚兵器与礼乐器铭辞之比较
    三、楚兵器不同器类铭辞之比较
参考文献
铭文汇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守奎;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2 邹芙都;楚器"镇墓兽"形制内涵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孔令远;王子婴次炉的复原及其国别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2年04期

4 范毓周;关于子汤鼎的几个问题[J];南方文物;1997年04期

5 陈双新;青铜乐器自名研究[J];华夏考古;2001年03期

6 黄锡全;楚器铭文中“楚子某”之称谓问题辨证——兼述古文字中有关楚君及其子孙与楚贵族的称谓[J];江汉考古;1986年04期

7 ;襄阳山湾东周墓葬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1983年02期

8 赵逵夫;;楚屈子赤角考[J];江汉考古;1982年01期

9 ;襄阳蔡坡战国墓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1985年01期

10 刘翔;王孙遗者钟新释[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令远;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1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31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