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万绿湖生态旅游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7:27
   万绿湖的生态旅游发展,从96年到至今,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无论从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的完善和旅游客源的增长几个方面来看,发展都是迟缓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是被政界、学界和管理界深刻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万绿湖作为深港的水源地,这种危机意识更高。如何控制这种负面影响,能否真正地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市场拓展,成为解决万绿湖生态旅游能否存活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生态容量为前提,以市场为主线,探讨了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对万绿湖的游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目前万绿湖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并对目标市场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万绿湖的生态旅游是属于“强监督、强监管”的管理模式。万绿湖的水质问题受到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强监督属性鲜明,在如此高压的监督机制下,河源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必将采取强监管的管理体制,以保障高标准水质;第二,“库内游玩、库外消费”的发展战略是万绿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对万绿湖生态旅游区游客规模的估计,计算该规模下游客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内游玩、库外消费”的策略可以保障旅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第三,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品牌意识强,但旅游产品种类单一,需要进一步多元化。作为华南第一大人工水库,加上一级地表水的水质,使万绿湖的旅游资源在华南地区具有了鲜明的独特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自然资源运用得当,但人文资源开发不足;第四,通过对生态旅游游客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生态旅游者的生态属性不鲜明,具有较强的任意性和随机性。万绿湖的生态旅游者同传统的大众旅游者相比,界限还不鲜明,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还处于一种原发状态,如何将原发转为自发,还需要一种引导的意识和接受的过程;第五,生态旅游营销不仅仅要紧密结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更要同科技、人文紧密联系。 以上研究只是对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的开始,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怎样培育生态游客,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种类等。
【学位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性别比例,游客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图.41游客性别比例图Fig·4.1ThePorPortionofOTurisstBewteenFemaleAndMale结构客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如图.42所示,其中年龄在19~331~45岁之间的占33%;本次调查中46一60岁的游客较以上的银发市场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市场比重更低,分3%。

分析图,信息渠道,游客,分析图


Fig·4·5ThePorPortionofOTurists,Edueation的旅游行为分析客的了解途径(信息渠道),在众多的宣传媒介中,旅行社的宣传和推广是最直接、最有的55%;其次是电视、电台占15%;通过互联网了解的占7%传册了解的占6%;通过亲友和展销会了解的各占2%;通过13%。

行业分布,珠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细分


图.415珠江三角洲行业分布图Fig·4·15TheDsitributingofoeeuPationInThePearlDelta’CitiSe.4.42珠江三角洲目标市场的微观分析.4.42.1广州市旅游市场细分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南方海陆空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咏,陆林;芜湖市旅游市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建欣;论旅游者的四种类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周柯;品牌营销:现代经济中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模式[J];当代财经;2002年11期

4 刘小英,陈怀录,蔡迪花;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浅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5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6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年01期

7 田喜洲;旅游市场监督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3期

8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

9 张富禄;解读整合营销[J];企业活力;1999年12期

10 王亚娟,刘小鹏;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建设中的博弈问题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76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6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